9月15日,由电车资源主办的2025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在江西上饶隆重召开,本届技术大会汇聚来自主机厂、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运营经销商等众多行业大咖、技术专家。
大会嘉宾就电安全标准、智能驾驶、滑板底盘、动力电池、能耗优化、保险困局、无人物流车等热点议题分享前沿观点与实践成果,展现出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与生态协同方面的显著进步与巨大潜力。
本次大会由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合肥)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来华先生分别担任上午场和下午场会议的专业主持人。
01 上午场:核心技术破壁,破解竞争困局
招商车研新能源整车检测高级工程师牛飞飞发表了《新能源物流车出口电安全技术要求分析对比》的主题演讲。他梳理了中国新能源物流车政策与电安全标准体系,重点对比了国标GB 18384-2020与联合国标准UN R100在触电防护、功能安全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出技术建议,为车企出口认证提供实用指导,助力行业安全、高效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他提醒,近期新能源汽车国标更新变化较多,新能源物流车企业需要跟进国标新标准并实时跟进。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研究院副院长王一戎发表了《远程新能源爆款物流车打造之道》的主题演讲。他以星享V7E这款爆款车型为例,剖析其设计理念及核心竞争力。
他指出,远程新能源星享V7E作为远程冠军家族VAN系列的重要产品,以“智、优、全”为核心竞争力,具备2C快充玄武电池、10年80万公里质保、9合一高效电驱等领先技术。该车拥有同级别最大货厢、超低风阻及13.8度百公里电耗,续航最高达460公里,并搭载智能座舱与多项主动安全配置,真正实现“一车多能”,致力于成为用户终身创富的伙伴。
奇瑞商用车研发总院轻商分院院长蔡亚兵发表了《车型竞争阶段,如何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新能源轻商市场虽高速发展,但产品同质化严重,普遍存在“堆电量、拼空间”现象。他强调,破解困局必须回归物流车“工具属性”本质,在保障安全、可靠、耐用的基础上,着力发展高颜值、高舒适、智能交互及车队管理等差异化能力。
他提出,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交付体系和以渠道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并围绕253个典型场景推进技术差异化布局,包括热泵技术、域控架构及智能驾驶等,最终实现“科技降险”、乘用级内饰品质和全周期服务,为企业与用户创造共赢价值。
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智能设计院院长李天顺发表了《新能源商用车智能安全探索》的主题演讲。他指出,由于商用车出险率高、赔付压力大等特点,当前新能源商用车面临“保费贵、投保难”的保险困局,使得高额保费显著削弱了其在TCO方面的优势。
为解决这一痛点,李天顺表示,瑞驰汽车提出“安全的‘车’+安全的‘人’”双轮驱动的科技降保路线。通过L2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与驾驶行为数据分析,有效降低事故率,同时为保险公司提供精准定价依据,推动“一车一价、一人一价”差异化保险模式,实现用户、车企与保险方的三方共赢。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孙军发表了《新能源轻卡的技术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经历从大巴、乘用车至商用车的第三波浪潮,当前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已突破25%,预计年底将达30%。围绕“三化”大方向,公司布局超快充、换电生态及L4级自动驾驶技术,并应用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电驱等技术提升能效与续航。此次大会,孙军还介绍了覆盖多场景的“大拿”系列新能源物流车,具备大承载、长续航、高安全与智慧功能等核心优势。他强调,技术迭代与生态合作将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商用车研究院副院长王军发表了《打造新能源商用车极致能耗,助力客户商业成功》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商用车市场竞争已转向存量阶段,降低用户运营成本成为关键。江淮汽车聚焦新能源商用车极致能耗,通过低风阻设计、高效电驱桥、智能热管理及SiC电控等核心技术,实现每度电行驶4.1公里的能效突破。全新轻卡平台融合L2智能驾驶与超低滚阻系统,助力客户全生命周期TCO最优,以技术赋能商业成功。
亿纬锂能动力营销中心总经理黄红良在《开源电池×CTB:赋能未来新可能》的主题演讲中,系统介绍了公司在商用车动力电池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他指出,亿纬锂能凭借高集成CTB技术、全域发泡刚性结构与3D温控系统,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公司推出全球首款668Ah大方形电芯,实现重卡电池包电量达448度,零部件减少50%,系统电量提升25%。
针对轻卡与VAN类车型,公司创新推出“非液冷2C快充”方案,在保证2C充电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并实现在高温、高寒等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运行,助力主机厂应对市场竞争与用户多元化需求。黄红良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创新推动商用车电池向更安全、经济、高效的方向进化。
福田汽车工程研究总院VAN技术中心总工程师杨学发表了《福田汽车超能驱动链助力商用车发展》的主题演讲。他指出,福田汽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提出“EPMES”工程,致力于2028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同时,福田汽车推出集安全、节能与智能于一体的“超能驱动链”,涵盖爱易科电池、电驱桥、电控、燃料电池及储氢系统五大核心模块,实现三电系统全栈自研。他强调,超能驱动链已应用于福田全系列车型,并将逐步开放成为行业共享资源,助力新能源商用车绿色高效发展。
地上铁新能源车服网络销售渠道中心副总经理朱巍峰发表了《地上铁城际场景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城际物流轻卡市场潜力巨大,新能源渗透率正快速提升。同时,他强调,针对不同经济圈运营特点,地上铁打造“专属车辆+服务解决”方案,进一步帮助用户降本增效。
同时,地上铁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充电网络,接入超200万根充电桩,并提供“安行达”安全服务系统,帮助客户出险率降低,最终实现用车更经济、运营更高效、服务更无忧的全方位价值提升。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研究院产品技术规划部经理陈振发表了《新能源轻型商用车技术发展及实践探索》的主题演讲。他首先分析了商用车技术发展趋势,认为新能源卡系市场即将迎来突破期。紧接着,陈振从安全、智能化等多维度分享了比亚迪在轻型商用车技术上的发展与探索。
比亚迪依托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自主研发“三电一芯”核心技术,推出超安全刀片电池包。在效率方面,电驱桥效率提升5%、重量降低27%,并创新开发多合一碳化硅电控,实现体积减32%、效率提5%。截至目前,比亚迪纯电动卡车累计交付2万多台,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物流转型。
深圳壁虎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底盘部总监汪奇谋发表了《滑板底盘技术创新及其在商用车的应用》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壁虎汽车以滑板底盘为核心,通过集成化、平台化与接口标准化实现上下车体软硬件解耦,显著降低造车复杂度与成本。公司自主研发的M9平台的滑板底盘,具备纯电和增程的兼容,覆盖厢货、客货、冷藏及房车等多类商用车型。他强调,壁虎汽车是以打破造车边界,释放更多可能为目标。
02 下午场:智能生态加码,加速商用落地
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电子电器及智能网联高级专家窦志勇发表了《智创硬核 菱势未来》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五菱新能源以“硬核技术集成”为核心,打造差异化技术内核,实现商乘协同发展。他强调,五菱新能源拥有领先同级的装载能力设计、安全舒适的乘用化驾乘体以及快速迭代的先进商用车底盘技术,并配备L2级辅助驾驶,有效破解新能源商用车“上险难”问题,年保费可降至3500-5000元。
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瀚基发表了《L4无人车的商业规模化落地:白犀牛的破局之路》的主题演讲。他指出,2024年开始,无人物流车行业已进入成长期,AI技术逐渐成熟、供应链成本下降及政策路权开放共同推动规模化应用。白犀牛聚焦快递末端配送等高频刚需场景,推出5-6立方米载货空间、时速45公里的无人车,已助力众多快递网点实现综合降本50%。
他表示,通过构建“黄金三角”竞争力模型——车规级制造、领先AI算法与生态共赢体系,白犀牛联合鑫源汽车、经纬恒润等伙伴,实现供应链、生产和智控系统全面车规化。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百城,并与顺丰等头部物流企业深度合作,正在积极推动中国无人物流车标准与技术出海。
希迪智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案总监李雅盟发表了《安保智行,智领商用车保险未来!》的主题演讲。她指出,当前新能源商用车面临“事故率高、赔付率高、保费高”的行业痛点。为解决这一痛点,希迪智驾提出以技术重构保险信任体系,推出全球首个可批量化落地的半挂车自适应环视系统,结合AI全向感知与高精度DMS驾驶员监测,精准识别盲区风险与疲劳驾驶等隐患行为,从源头降低事故率。
通过车云协同的数据赋能,希迪智驾已帮助试点客户将保费降低了4000余元,赔付率从150%大幅降至80%。公司正与保险公司共同推进“智驾险”创新,逐步开放全国市场,为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提供安全技术+保险金融的全链路解决方案。
03 结语
本次“2025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技术大会”在此圆满落幕。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一场高质量的思想盛宴。每一位分享嘉宾都贡献了独到见解,每一位观众都倾注了深刻的思考与热切的关注,共同构筑了今天大会的深度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