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家4S店内挂满小彩旗,展厅内右侧,电饭煲、电视机、微波炉、行车记录仪等礼品堆积在一旁,旁边的桌子上放着几个彩蛋。这是经常可见到的深圳汽车团购现场。低迷的车市下,为了冲量,深圳不少车市经销商不得不咬牙加入到“杀鸡取卵”式的团购大战中来。
汽车团购兴起
中汽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汽车产销1709 .16万辆和1705.65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82%,销量增长0 .31%。其中乘用车产销1460.63万辆和1454.78万辆,同比增长仅1.49%和2.75%。“寒冬凛至”被认为成为现实。
与成交低迷不相称的,是经销商更加热火朝天的营销活动。当前,“每周一小活动,每月一大活动”已成为深圳车市的真实写照。在车市传统淡季的8月份,这种营销活动不减反增。曾被认为“会损害品牌形象”的团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选项。
汽车团购兴起于2005年前后。“团购”这种新形式被采用后,促进了更多需求提前释放,2006年全行业汽车销量增速达到25 .13%。真正的“疯狂”发生在2012年前后,当时经历黄金(1181.50, -6.00, -0.51%)十年后的汽车行业增长乏力,急需刺激。
从业十多年的骏爵丰田4S店总经理赵铁牛回忆,2012年团购活动尤其多,到2 0 1 3年和2014年几乎每家店都会做团购。最初的团购有其惊人效果。一次团购活动能召集到几百名潜在客户,“人挤人,展厅里根本坐不下。”深圳大兴汽车集团 市场营销总监赵国欣称。当年的成交量也很惊人,动辄上百甚至几百台。
争议声中壮大的团购
伴随着汽车团购的崛起,质疑也随之到来:业内不断有声音将汽车团购视为“杀鸡取卵”,认为团购方式将使汽车行业走向价格和销量的恶性循环。深圳 奇瑞北方鹏程店总经理李鹏算了一笔账,团购运作方对团购活动的经费报价可达四五万元,加上购买礼品的费用和其他营销费用一两万元,一次团购需要花费的金额 保守估计大概是六七万元。如果是更高端的品牌,报价更高。
一般团购活动确实能带来“量”,在当前低迷的车市环境下,一次团购签单数大概五六十台。让利幅度大,一台车可能便宜几千元,于是团购的结果就是 以低利润甚至零利润换清仓。让他们更难接受的是,团购活动后反悔的客户越来越多。客户如果反悔,订金可以拿回,只是活动中的礼品需返还,相对来说成本仍较 低。但对于4S店来说,则是人财两空的局面,花了钱订单量却难如预期。有时候还有纠纷,“有时因为活动现场人太多,很多细节未来得及沟通好,活动后投诉量 常会上升。”赵铁牛表示。
团购还带来两个问题:其一,团购集合的客户,大多是其他区域的,很少会再回买车的店面做维修保养,这相当于客户流失,对4S店持续盈利造成打击。其二,由于团购集中消化了单店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订单量,这导致该品牌后续订单情况惨淡,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