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原材料涨价成本提升 车企承诺力保价格稳定

时间:2010-1-25 10:19:58  来源:中国工业报·汽车周报

  新闻背景

  ——2010年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要把缓解煤电气运供需矛盾作为当前经济运行调节的重点任务,努力增加电煤供应,加强运力调配;搞好需求侧管理,确保满足居民基本需要,压缩“两高”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用能;

  ——1月14日,为积极应对当前强降雪和煤电油气运紧张给工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确保工业平稳有序运行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从增加供给和加强需求侧管理两个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着力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状况,确保工业平稳有序运行。

  ——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部分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动,煤炭、成品油、钢材、铁矿石、有色金属、化工产品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面对2010年年初就遭遇的煤电油气运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形势,原本存在供货不足的汽车工业企业如何应对?本报记者近期电话连线采访了相关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

  近几年,每到临近春节,煤电油气运紧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都会如期而至,大部分汽车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

  煤电短期供求波动不会对企业长期生产造成影响

  记者从部分汽车生产企业了解到,即使在华南、华中、华东等多省市出现煤电告急情况下,国内部分汽车生产企业通过采取调整措施,尽力避开用电高峰时段生产。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如介绍说,随着近期煤电告急,上海、江苏、湖北、河南、湖南、江西、重庆等省市相继开始限制用电,四川、浙江等地也出现用电负荷创下年度新高的情况。目前已知的是湖北部分汽车企业已经采取了“干3停4”的方式,即生产3天,停产4天的措施来应对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但刘汉如认为,这只是极端恶劣天气造成的短期供求波动,不会对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记者从长安集团了解到,尽管重庆目前开始限制用电,长安集团旗下各企业及时采取了错峰用电的方式组织企业生产。长安集团公关处处长郑长江对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这种能源短缺与2008年年初的情况大同小异,属于暂时现象,汽车企业会积极采取措施安排生产,不会影响总体排产计划。”

  来自市场销售方面的消息显示,当前一些经销商的库存车开始出现供应不足,而消费者购车提车时间也进一步延长,多数品牌畅销车型提车时间长达近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部分商品车短缺情况,企业相关人士均表示,这只是暂时现象,与当前由能源造成的生产产能不足没有太大的关系。

  成本上升考验企业竞争力

  相比煤电供应紧张问题,真正考验各汽车生产企业的还是在应对生产成本上升方面。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汽车产业资深分析师张欣分析认为,汽车企业目前面对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原材料的上涨,二是去年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执行的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张欣表示,由于原材料上涨是面向整个企业行业的,这种上涨的压力对各企业来说是相同的。“那么,同一市场结构下,原材料上涨也意味着考验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

  记者注意到,在应对原材料上涨方面,各企业采用的方式也不同。总体而言,大集团更具有成本采购优势。

  张欣介绍说,由于大集团与原材料供应商签署了一定的长期合作战略协议,即使在原材料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汽车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协议依旧会在可控范围之内执行。

  记者从长安集团了解到,长安集团每年联合旗下企业与宝钢签署采购协议,因此单在钢材的采购成本上便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记者从东风日产方面了解到,面对原材料等成本上涨,东风日产会通过多种形式在生产、运输等环节予以消化,全面贯彻精益的管理理念,持续改善全价值链,通过技术、管理降低成本。

  吉利汽车总裁安聪慧对记者表示,吉利汽车一直很重视生产成本控制,“由于吉利汽车在全国布局了9大生产基地,尽量做到利用本地化资源优势,或者在当地建立完善的配套体系,减少了在运输成本方面的支出,从而有效地缓解因原材料成本上涨造成的压力。另外,吉利汽车通过战略转型,在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上进一步做到最优化,因此也更具有企业竞争力。”

  上汽通用五菱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说,对于原材料上涨,企业会自己消化,不会提升产品价格,更不会给供应商施加压力,企业还将采取提前付款方式,缓解供应商的压力。

  成本上涨的压力不会转移到终端消费市场全年汽车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对汽车行业的原材料成本上涨显示出了担心的心理,认为在某些畅销车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将会导致企业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提高商品车价格。

  张欣分析表示,汽车制造领域的原材料价格在不断上涨,但不同品牌的利润空间不同,企业消化成本的能力是不同的。原材料成本仅是汽车成本的一方面,随着产能增加,汽车生产效率提高,整车成本仍呈下降趋势,对销售环节不会有太大影响。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程晓东分析认为,从2010年的整体情况来看,全年汽车产品的价格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预计上半年价格仍将处于平稳态势。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尽管目前汽车产业链上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从目前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汽车产品价格上调的可能性不大。

  东风日产公关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汽车钢材、成品油等原料价格上涨迅速,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各厂家都会力保价格稳定,不会轻易上调车型价格,因此原材料涨价不会立刻显现在终端售价上。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如果在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的时候上调价格,实际上就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价格的制定综合了各种因素,不仅是成本,还有市场、经销商利润等因素。能够通过成本调控来消化原材料的涨幅,这将是一个企业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体现。”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 车市战国时代八雄逐鹿 今年车企座次恐将生变

    2010年1月23日
    在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指引下,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迅速扩容,销量超过1364万辆,增幅达46.15%,首次销量冠全球。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兼并重组之声…
  • 跨国车企在华销量重排座次 现代起亚进三甲

    2010年1月9日
    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市场成了各个跨国汽车集团的必争之地。本周,各个跨国公司相继公布了2009年在华的销售业绩。通用和大众依然占据了前两位,而来自韩…
  • 今年车企排产有点难 车市走势到底如何

    2010年1月7日
    回想2009年初这个时候,一场金融危机的特大寒流摧毁了汽车厂商们的信心,使其降到了冰点。2008年车市“滑铁卢”使得几乎所有厂家年初排产计划放…
  • 谁是大赢家?2009车企成绩大盘点

    2010年1月5日
    2009是必将载入中国汽车史的一年,中国车市逆市飘红,以逾1300万台的销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谁是这个全球最热市场的赢家?谁又是落寞的失意…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 跌幅明显!8月第2周新能源SUV销量榜出炉

    跌幅明显!8月第2周新能源SUV销量榜出炉

    2025年8月16日
     【8月第2周新能源SUV终端销量排名分析】上周,国内新能源SUV市场整体呈现下滑态势。数据显示,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销量前…
  •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星愿稳居榜首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星愿稳居榜首

    2025年8月15日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终端销量排行榜】8月份是国内车市传统销售淡季,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新能源轿车市场整体遇冷,销量…
  • 8月第2周新能源汽车品牌终端销量排行榜

    2025年8月14日
     【8月第2周新能源汽车品牌终端销量排名分析】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遇冷,销量前五十的品牌合计终端销量…
  • 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 问界M8第二

    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 问界M8第二

    2025年8月13日
     【2025年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步入传统销售淡季,新能源SUV市场也未能幸免。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国内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