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基地停摆、拖欠薪资传闻……多重阴云笼罩下,青年汽车苦苦寻求着新的突破口。
“之前一段过程确实很艰难,不过现在好了。”今年2月,青年汽车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是坦言。而将青年汽车从艰难的生存困境中拉出来的,是一笔高达10亿元的投资。
“青年汽车目前已与西证(北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证”)达成战略合作,西证将注资10亿元用于青年汽车的生产流动资金,春节后启 用。”2月12日,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全面解决资金问题后,青年新能源客车和快充模式将快速发展。”
曲线救国
2月12日,被传“失联”后,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前的庞青年依旧神态淡然、笑容可掬。
当然,这并不代表庞青年不在意百度搜索“青年汽车”时,跳出的“青年莲花停产”、“经销商大面积退网、讨债”、“青年汽车拖欠工资”等排山倒海的负面消息,而是久处阴霾的青年汽车,终于看到了一片曙光。
借着金华首条e-BRT(纯电动快速公交)正式开通的发布仪式,庞青年宣布青年汽车的资金紧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来自西证注资的10亿元将用于青年汽车生产流动资金补充,并透露该公司还将在第二阶段以股权合作形式继续注资青年汽车。
“生产流动资金”、“春节后启动”,对于这10亿元投资,庞青年只做了简要介绍,而他没有透露的是,这场投资只是冰山一角,青年汽车正在开辟一条“曲线救国”道路。
本报记者通过工商渠道查询得知,2014年12月30日,青年汽车在北京悄然成立一家名为“青年(北京)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年北京公司”)的合资公司 ,该公司法人、董事长佟柏琦,正是西证的副董事长,青年汽车与西证则分别为青年北京公司的法人股东。而作为西南证券旗下直投子公司——西证重庆股权投资基 金管理有限公司控股的西证公司,事实上也是去年9月刚刚成立的。
显而易见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巧合。青年北京与西证两家公司或许正是为推动青年汽车与西南证券的合作而特别设立的,而西证与青年汽车的合作也比想象中的更加深入。
“西证通过10亿元投资,入股青年汽车北京公司,而不是直接投资青年汽车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入股子公司很可能是西证规避风险的操作方式,西证通过投资子公司占据数 目可观的股权比例,对这笔投资的运作有直接的监管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双方采用这种方式合作,也为青年汽车未来上市做了一个铺垫。”民族证券分析师曹鹤在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