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为何车企质保期不能与时俱进?
通过调查国内近30家主流车企的质保期发现,有超过五成的车企自在中国销售车型以来,质保期一直都没有任何变化,大多采用整车2年/6万公里这一质保标准,其中尤其以德系和法系车型最为典型。
我们姑且不论国内汽车产品的质保期已经明显低于国外了。即使在国内市场,为何车企的质保期不能与时俱进?
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东风标致、雪铁龙等德、法系车企的质保期全部采用2年/6万公里的质保标准,大众新引进的DSG变速箱技术,由于稳定性让人担心,所以车企给予的保质期要长一些,最高有4年/15万公里。而法系车的质保期可谓最短,东风标致还是在2009年才从2年/4万公里提高至2年/6万公里。美系车企上海通用也维持2年/6万公里的整车保质期,长安福特也于2010年初全面提高至3年/10万公里。
近两年来,日系车随着新一代车型的引入,自第八代雅阁开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汽丰田等都对旗下所有车型,从原来的2年/6万公里提升到3年/10万公里。不过东风日产、东风本田除了对高端车型质保有所提高外,主销车型仍然维持在原来水平。
韩系车则在质保方面非常“有信心”,从2006年开始,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就陆续对所有车型进行调整,整车质保期提高到5年/10万公里,达到业界最高水平。而自主品牌,普遍还是随大流,维持在2年/6万公里,只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或者针对某一车型,将车型质保期提高,如奇瑞的A1、中华尊驰等车型。
自主品牌质保期普遍长于合资品牌
现如今,车辆的更换周期正逐渐缩短,很少一辆车开到报废,质保期如果能够达到5年,就像有了“终身的保障”,省去许多维修费用不说,也能提高二手车的残值。洞察到车主们的需求,不少汽车厂商开始在产品质保期上大做“文章”,延长新车保修期也成了各家竞相宣传的“新武器”,其中自主品牌最是活跃。
比如,奇瑞继A1之后,再将A3实行4年/12万公里质保期,成为奇瑞旗下保修期最长的车型,吉利帝豪EC7质保时间为3年/10万公里,上汽荣威将荣威750质保期由原来的2年/6万公里升级为3年/8万公里,力帆汽车也将质保期由原来的3年/6万公里延长升级至5年/10万公里,长城腾翼C30为4年/15万公里,中华尊驰质保期10年/20万公里……细数自主品牌,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们旗下总有某款车型拥有超长质保期,长度足让业界合资车企“汗颜”。
不过,虽然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售后服务也在追赶甚至已经超越合资品牌,但由于不能及时处理质保期内出现的相关问题,自主品牌的这种举动,在许多人看来就像是一场“秀”。一些车主在购车之后才发现这个超长保修并不那么实用,不过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所谓的5年/10万公里、10年/20万公里等只不过是针对那几个可怜巴巴的“耐久件”,真正的易损件并不在此范围之内,时至此时消费者可能会大呼上当。
如果承诺了却不能做到,是为“言而无信”。所以,部分自主品牌如果只是以为把质保期延长就能“忽悠”消费者选择购买,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这样,那以后如果有车企提出质保期为“1年(或1个月,甚至1天)/100万公里(1000万公里甚至不限里程)”,依然是以先到为准,那质保期还有什么意义呢?因为这些明显的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