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些引领世界潮流、引领产业方向之类的话都已麻木,因为太多了,一次次期待,一次次失望。前些天清华百年校庆,原政府高官对我国汽车发展发了感慨。按照网上的原话,他说:“现在有个‘荣誉’,我是不把它当做荣誉的,叫做‘中国引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我心里想,我们什么时候引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了?全世界都笑了,他们是把我们这里当做市场了。”所言极是,中国的汽车工业相对于国际汽车工业而言无论技术还是管理水平,一直是跟在后面的,显然他老人家对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所处的地位非常清楚,中国不过是为世界汽车提供了一个销售平台。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增加,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许多行业的产出都居世界第一,特别在制造业,汽车产销量去年超过美国稳居世界第一,让大跃进时的狂想于50多年后在汽车领域变为现实,使我对那个时代有一丝记忆的人有种莫名的安慰。毕竟生活变好了,毕竟那么多美好图景破灭后的精神损失由物质填补了空间,当然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找不到了。
我国成长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现实,使一些人认为据此就可以呼风唤雨。逢单双年的北京、上海车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车展,以致有人惊呼,中国汽车引导世界潮流。其实业内人士基本都是明白人,汽车大国和汽车强国不是一码事。中国提供了一个销售大棚,世界上所有品牌都在这里销售,几乎所有汽车集团都在这里合资生产,庞大的消费群体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市场。有了市场并不意味着地主就能掌控一切,事实上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汽车全是外资品牌,世界公认的先进汽车技术我们一无所有,用什么去引领世界汽车发展方向?简单地说,构成汽车工业体系的主要环节无非是研发、制造和销售,后两者在规模上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但核心的研发水平我们则远落后于传统汽车大国,中国汽车市场占统治地位的车型研发全来自国外。世界产业的地位都来源于创造,原创者往往也是标准的制定者,否则引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无从谈起。前两年,合资公司以BORA为基础推出的朗逸和新宝来曾让许多人感到欣喜,其实仅仅是在造型设计上赋予了新的形象,设计中加入了中国市场容易接受的视觉元素,而在车辆工程上没有什么新东西,且销售范围仅局限于中国市场。
要想成为一个工业领域的领导者,不仅仅取决于市场占有率,还有是否是新标准的制定者和新技术的创造者、拥有者。大品牌汽车无不凝聚着百年汽车工业的技术结晶,消化不了这些何谈引领,更不要说统治地位。不久前喧嚣甚欢的电动车“弯道超车”现在平息许多,鼓吹弯道超车的人认为电动车领域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电动车出现的历史早于内燃机汽车,现代电动车和替代能源车研究外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专利注册无计其数。反观我国企业,恐怕只有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有些独到之处,并注册了一些专利,在控制系统和驱动技术上没有哪家敢站出来说世界先进,同一起跑线只是个玩笑,如果说电动车技术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小于传统汽车还算靠谱。捋一下,中国除了产销市场最大,还真没有引领世界汽车工业的本钱,目前所具有的只是中国市场因素影响跨国公司的车辆研发而已。
原创才是引领潮流的资本,如天河一号计算机运算速度世界第一、东风21的弹道导弹打击移动目标引发新的竞争等。说汽车不是妄自菲薄,还是来点真的,大话只能带来失望,还是来点实的吧。(来源:汽车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