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自主品牌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缺失 忧局逐显

时间:2008-7-23 9:11:58  来源: 新京报

    即使在今天自主品牌产品的整体市场份额已经达到近30%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面临着核心零部件技术缺失的窘境。这是只追求效率和市场份额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外采购,整合资源的生产方式的必然表现。

    很难想象,直到今天,还没有一家中国汽车企业能制造出规模化生产的自动变速箱。而部分汽车企业则已经完全放弃了在这一领域内的自主研发,希望通过跨越式发展,也就是直接跳到电动车或者新能源车来达到赶超跨国汽车企业的目的。目前自主汽车企业的自动变速箱全部通过购买来匹配车型。

    而从汽车最关键的零部件———发动机总成的采购上也可以发现。尽管现在每家自主车企都在宣称自己在研发核心的发动机技术。但事实是,在中国超过100家的民族车企中,像日欧美等跨国车企那样只从本公司或本集团内部采购发动机总成的只有7家,35家从公司内外两方采购,近60家则只从企业外采购。即使像奇瑞和吉利这样的已经具备部分规模效应的民族车企也相当依赖这种快速而廉价的方式:奇瑞的ACTECO发动机被看做是外包的另一种形式,离真正的技术掌握尚有距离;而吉利的“逆向开发”则被认为是另一条以购买换技术的研发方式。

    只追求片面的规模效应,没有耐心和毅力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培育,最后导致逐渐丧失市场份额的现象不只出现在中国,同样出现在其他的新兴市场上,在俄罗斯市场,其2007年上半年国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为25.7%,去年同期则为41.3%,与之相伴的却是整体市场28.7%的增长,一个和前几年中国类似的井喷的汽车市场,国产车份额却在出现与整体市场大面积增长幅度类似的大面积下滑,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和警惕。

    中国自主车企大规模生产乘用车是在2000年左右,之所以能在5至6年间发展到了有实力争夺中国市场霸主的地位,是因为充分利用了整合全球资源的产业结构,但这种以“拼凑”为主的技巧只能适用于企业发展初期追求规模效应的阶段,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会给企业带来因为依赖而产生的“寄生”思想。当错误已经犯下的时候,最好是及时纠正,放眼长远,而不是用新的错误去掩盖曾经犯下的错误。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 质量环保设计等硬伤阻断自主品牌海外路

    2008年7月9日
    双环CEO被判抄袭禁止入德    车型本身的硬伤正在成为自主品牌汽车进入海外市场的最大羁绊。日前, 慕尼黑一家法院宣判,由于侵犯了宝马的设…
  • 自主品牌“内忧外患” 精品车型意欲突围

    2008年7月8日
    海马·平面评论核心要点:1.     目前,整个汽车市场正处于低迷时刻,尤其是自主品牌,受到自身产品力的影响以及合资品牌挤压,可谓“…
  • 经过调整 自主品牌展开新一轮市场攻势

    2008年6月21日
    年初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一批(第156批)新车目录中,共有39款已经生产和即将上市的轿车集体上榜。『奇瑞五娃』    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其…
  • 5月份汽车产销下滑 自主品牌市场萎缩

    2008年6月17日
    在4月份乘用车出现环比13.65%的降幅后,5月份国内车市低迷的情况一直在延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周发布最新统计数据称,由于市场需求较上月有所下降,5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