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州车展如期而至,在一片喧嚣中,广汽集团的展台透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场。
它没有一味堆砌概念车的未来主义狂欢,也没有沉迷于高端车型的参数炫技,而是将“亏电终结者”星源增程、“500亿公里0自燃”弹匣电池这些硬核技术,与埃安i60、埃安UT super等十万级国民车型紧密绑定。
当12.68万起售的埃安i60将增程技术向下普及,当十万级的埃安UT super实现“快充+换电”双补能自由,广汽正以一场深刻的转型,重新定义自己的技术价值坐标系。

众所周知,续航焦虑与亏电痛点是家庭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担忧。广汽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星源增程技术从豪华车型直接下沉至15万以内市场,让埃安i60做到了“增电同价”(增程与纯电同价)。这套动力系统创造了3.73kWh/L的行业顶级油电转化率,配合高效率的夸克电驱2.0,让埃安i60增程版实现了5.5L/100km的亏电油耗和1240km的综合续航。

假如每月需要往返城郊通勤,意味着每周只需充一次电、每两周才需加一次油,彻底告别了“里程计算焦虑”。
如果说星源增程解决了“跑得远”的问题,那么弹匣电池则守住了“跑得安”的底线。电池安全事故的频发,让不少家庭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广汽的破局之道,是用极致测试和海量数据构建安全信任。弹匣电池2.0不仅通过了针刺无明火、枪击不起火等远超国标的极限测试,更在130万辆装车、500亿公里行驶中实现“0自燃”的纪录。
这种安全性能没有被作为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而是成为埃安i60的全系标配。为了让安全更具象,广汽还为埃安i60配备了1500MPa核艇级热成型钢车身、蜂窝状铝合金防护等多重保障,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实现电池模组零侵入,给车内家庭筑牢“移动安全舱”。
智能配置的普惠化,更凸显了广汽转型的温度。在不少车企将智驾辅助作为选装包加价销售时,埃安i60 10万出头就配备了ADiGO GSD智驾辅助系统。这套基于生成式AI的系统,经过60亿公里主动安全测试训练,AEB功能误触发率控制在40万公里小于1次,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高速行驶时的车道居中辅助、低速挪车时的540度全景影像,都是化解驾驶压力的实用配置;
而埃安UT super搭载的华为云车机系统,以“无限算力、无限更新”的交互体验,让十万级车型的用户也能享受到语音控制、无感进入等智能服务,真正实现“科技不分高低配”。

而以上这一切技术,是广汽以580亿元累计研发投入为基石,构建起“技术研发-量产验证-普惠落地”的完整闭环。其核心逻辑在于:将用户最焦虑的痛点,转化为技术研发的靶点,再通过规模化生产让顶尖技术完成“亲民转身”。
如果说技术下沉是广汽转型的“现在时”,那么以AI为核心的架构革新,则定义了其转型的“未来时”。
新一代星灵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全域融合集中式设计,将超强算力、瞬时响应和超高安全作为核心能力。与传统分布式架构不同,这套架构能实现整车数据的高效协同,让AI算法可以同时调用动力、智驾、座舱等多系统资源。
ADiGO GSD智驾系统的进化,则让“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泊”的愿景逐步落地。依托生成式AI和端到端模型,系统能在AI神行仿真平台上持续优化算法,不断适应暴雨、暴雪、施工路段等复杂场景。
全场景陪伴智能体AI座舱的出现,更让技术充满了温度。通过端云一体大模型的赋能,座舱响应速度提升3倍,可实现上千种智能服务场景。它能记住车主的驾驶习惯,比如通勤路线的偏好车道、常用的空调温度;能识别乘客的情感需求,比如检测到驾驶员情绪低落时自动播放舒缓音乐……
当然,广汽的转型可不只是闷头自己干的“独狼式”冒险,而是还通过“开放组队”把技术普惠的价值拉满。
现在汽车行业都在推进智能电动化,单靠一家车企,很难再孤军奋战。所以广汽拉上华为、宁德时代、京东这些巨头搭起“技术朋友圈”,让技术能惠及更多人。比如和华为联手造的昊铂A800,装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还有34个高精度传感器和八大安全备份系统,还拿下了全国首张最高时速120km/h的L3测试牌照。

至于大家最头疼的补能问题,广汽的“三方合作”模式把技术普惠落到了实处。广汽、宁德时代、京东一起打造的埃安UT super,第一次把电池租用模式带进了十万级车市,加上75kW快充和宁德时代99秒极速换电,充电、换电、租电池都能选。

而“智电三巨头”的王牌传祺向往S9乾崑,22万级的插混SUV,直接把华为乾崑智驾ADS 4 Max超阶版这些高端配置全都配齐,打破了“好配置必加价”的老规矩。

广汽的转型已经收获了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认可:
埃安i60开启预售即订单破万,增程版12.68万的起售价让不少家庭用户直呼“诚意满满”;
传祺向往S9乾崑上市首月销量突破8000辆,成为22万级插混SUV市场的黑马;
埃安UT super凭借“四大颠覆性优势”,在京东平台的预售订单迅速突破5万辆。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技术普惠”理念的高度认同。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技术升级与市场下沉并非对立关系,通过规模化研发、生态化合作和精准化定位,顶尖技术完全可以成为普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当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跟随“技术普惠”的脚步,整个行业的竞争焦点将从“参数堆砌”转向“用户体验”,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这种良性竞争将推动技术研发更贴近真实需求,让新能源汽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加速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进程。
随着广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6年9款改款和全新车将陆续上市,进一步扩大技术普惠的覆盖面,增强产品多元化。
如今,当行业陷入价格战与配置内卷的焦虑时,广汽选择回归基本面——通过体系化变革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从IPD流程重构到四大引擎驱动,从组织文化焕新到全球生态布局,广汽展示了一条传统汽车集团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路径。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
正如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所言:“越是风高浪急,越要练好内功。”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决胜场上,广汽的“番禺行动”与“四大引擎”战略,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