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谓风光无限、春风满面——几年前,以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为代表的韩系车,以绝对的性价比优势,在中国汽车市场取得了出色的表现,总销量几乎达到近20%!其中,北京现代伊兰特与别克凯越、马自达福美来还一举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领先的“新三样”车;东风悦达起亚的赛拉图更是与长安福特福克斯等一同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超新三样”;就连现代酷派跑车也在当时红遍大街小巷。
好景不常在。春天之后,韩系车似乎直接跨越夏秋两季,一步踏入了寒冷的冰河期。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例,小型车千里马“发家致富”之后,本想用远舰来布局中高级车市场,但因投产跨越步伐较大,一脚踩了个空,后来又想借赛拉图补上中级车缺口,但从市场的反映来看,东风悦达起亚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好,反而遭到同门兄弟伊兰特的疯狂狙击。而北京现代在成功推出伊兰特之后,也曾创造了中国车市的“现代速度”,但后续车型一直没有跟上,后来的雅绅特也不算成功,加之现代品牌的根基不牢靠,最终导致其在中国市场迅速滑坡。
确切地说,整个韩系车的“冬天”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的,特别是2007年,韩系车在中国轿车新车市场的占有率从2006年的10.29%直线下降到6.83%,韩系车彻底进入寒冻期。
汽车行业的一些资深专家后来在分析“寒流”现象时认为,韩系车进入“冬天”并非偶然事件,与其经营发展思路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韩国车进入中国市场,主要靠性价比迅速赢得市场,但是在占领一定市场之后,整个韩系车并没有静下心来,扎实地打造品牌和提升服务水平,而是搞起了内讧,错过了2006年的绝佳发展机遇。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欧美、日本等合资品牌车型的打压,使韩系车先前的优势迅速消失,最终导致韩系车车型单调、产品定位不清晰、成本优势不明显、内部管理机制缺陷等问题的出现,韩系车在中国彻底遭受冷遇。
痛定思痛。2008年,韩系车在清醒认识到问题的症结之后,迅速调整战略,果断出击。不但在人事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在营销方面也更为主动地出击。据悉,起亚汽车已经与欧洲足协达成正式合作协议,成为2008欧锦赛的官方赞助商。无疑,这样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起亚的品牌知名度。东风悦达起亚引进首款SUV车型狮跑;北京现代第二工厂落成,推出新车悦动……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以来,韩系车企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新车研发、产能扩张、新工厂建设、产品营销方面,都花了很大的力气。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韩系车正铆足了劲,试图挽回在中国市场的颓势,重返过往繁花似锦的光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遭遇寒流之后,韩系车春光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