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一项政策的制定,并不仅仅是市场说了算。一位业内专家认为,将混合动力排除在外,除了市场因素,也反映了国家产业战略角度。与丰田普锐斯相比,国内与国外成熟企业技术相距过大,关键零部件更是要受制于人,国内企业如一汽、上汽和奇瑞等也都纷纷进军混合动力车市场,尽管在电池、电机等一些部件研发上取得了突破,但在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时仍然要采购国外公司的关键零部件。这或许是放弃混合动力的最主要考量。
一位业内人士概括,国外成熟车企混合动力汽车已经销售超过400万辆,而国内依然在零点起步;相比之下,在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上,大家都还是白纸一张,差距没有混合动力技术那么大,这也是将混合动力排除在新能源汽车政策门外的主要原因。
此举虽然有可能避免落入外资品牌混合动力的专利陷阱,但问题在于,却背离了国内车企研发实力现状。一位业内人士说,国内汽车企业的研发底蕴、技术实力并不高,在基础技术和工程化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小差距。相形之下,混合动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就此取消对企业的鼓励,妄图在电动车发展上“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不大。进可攻 退可守
“对丰田汽车来说,发展新能源技术绝对没有捷径。”在丰田市期间,内山田竹志多次向记者表示。随行记者有些不解,电动车、燃料电池车都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新能源汽车方向,国内更是出现电动车大干快上的蜂拥场面,丰田车却依然咬定混合动力不放松,这样的新能源战略是否过时?
丰田中国一位员工解释了其中的玄机。除了现阶段的电动车在无论是充电、技术成熟度还是成本都远未到大规模应用阶段之外,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实际上就是电动车的雏形。由于各方面技术储备都已到位,在混合动力的基础上发展电动车相对简单得多。
作为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灵魂人物,内山田竹志曾是开发第一代普锐斯的总工程师,被誉为“普锐斯之父”,如今是丰田公司技术方面的最高负责人。他认为,无论电动车、插电式混动还是混动汽车,共同点都在于电池、电动机和转换器是必需的关键部件。经过3代普锐斯的开发应用,丰田在上述3个关键部件的开发上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储备。也就是说,混合动力技术是丰田新能源车的核心,从混合动力过渡到其他技术相对容易。
今年5月,内山田竹志曾经携外插充电式普锐斯来中国进行推广,这种车型和从前的普锐斯相比,装备了锂离子电池,并增加外接充电接口。在纯电动模式下,可以以最高100km/h的速度行驶20公里,当电力耗尽之后,则恢复为传统的混合动力模式。
内山田竹志解释,大量实验结果显示,在日本超过半数的日行驶距离为20公里以下。他认为,电动汽车虽然不消耗燃油,但是目前量产的纯电动车,续航里程并不长,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要换用另一辆车,实际是增加了新一辆车的成本;而插电式混合动力20公里以内完全不消耗汽油,20公里以上的节油效果与混合动力基本一致,而且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最关键的是,就目前的价格来说,插电式混合动力比纯电动车技术成熟更成熟、成本更低,因此被他看作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最经济的方案。
除了混合动力最为成熟可用外,丰田坚持混合动力的一个关键点在于,可以以混合动力为核心开发其他新能源技术。内山田竹志解释,以丰田的这套混合动力系统为基础,扩大电池的容量,去掉发动机和油箱,就变成了纯电动车;把电池容量稍微扩大一些,同时增加一个外部可充电的装置,就是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
进可攻,退可守,这正是混合动力的妙处。看似方向不同的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在丰田汽车看来,核心技术都是出自同一本源。有混合动力技术做基础,丰田在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切换选择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暂时性壁垒
即使如丰田也并不否认,电动车或者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是未来新能源车的方向,但在这之前,混合动力是必要的过渡。而这愈发引起了对国内新能源政策的质疑。一位业界人士表示:“我们放着技术最成熟、市场推广有成功经验的混合动力汽车不搞,难道真的认为可以‘弯道超车’吗?”
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认为,混合动力车的节油率在20%?30%以上,既节油又减排,他说:“每个国家的研发底蕴、企业的研发实力明摆在那儿,我们在基础技术、工程化能力方面的差距是摆在那儿的。我们既然在混合动力车方面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就应该大力支持,使混合动力车进一步产业化。”
新能源汽车定义明确后,可以预料的是,跨国车企间将展开新一轮的争夺。特别是类似丰田汽车,已经明确,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新的突破方向。
包括丰田在内的跨国企业车企,绝不会甘心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落选。虽然一段时间内,国内和跨国企业重新排在了新能源汽车的起跑线上,但正如内山田竹志所解释的,混合动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过渡,它的妙处就在于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多种解决方案,有了成熟混合动力技术做基础,发展新能源汽车自然得心应手。表面看来,主推混合动力的部分跨国车企会失落一阵,但混动与插电式混动以及电动车的技术相同性,使他们能够轻松转型。如果说新能源新政带有一定程度的行业偏向性壁垒,那么这道壁垒或许抵挡不了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