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3 怎样和马自达在生产领域达成合作
一汽马自达有个难缠的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一汽马自达仅仅是一个销售公司,不涉及生产制造。
实际上,早在2005年组建一汽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之初,马自达就希望能和一汽在生产领域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由于马自达被视为福特汽车的子公司,这一愿望至今也未能达成。
马自达仅拥有一汽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40%的股权,完全无法染指制造利润,还由此导致了其国产化难以推进。在生产了8年之后,Mazda6核心的零部件——发动机和变速箱仍无法实现国产,组装发动机的成本甚至比直接进口还高。
现在,长安马自达已经开始筹备自主品牌车型了,一汽马自达却还不能在生产制造上进行合作。后来者长安马自达已经让先行者一汽马自达坐不住了。
所以,加强和马自达在生产领域的合作,是衡量田青久能力的关键一战。
难题4 怎样保证在和长马的争宠中获胜
而在解决完人事、销量等燃眉之急后,一汽马自达真正要做的是争取到马自达更多的资源。虽然现在长马的销量只及一马的一半,车型定位也大多是中低端车型。但这种现状正在发生改变。先是长马从一马手中夺走了销售渠道建设权,接着是从一马口中抢下了进口车的销售权,接着是抢来了更具竞争力的紧凑型SUV车型CX-5。一直被业界解读为偏心一汽马自达的马自达中国,似乎正将天平倾向长安那边。而随着长安马自达的独立,这种迹象更加明显。在未来马自达的计划当中,一汽马自达的角色地位在逐渐被降低。马自达本身的产品线就并不丰富,目前来看,未来能够有大的销量增长业绩的,基本上都划归了长马,留给一马的,只有中级车以上的车型了。就单车利润来说,一马似乎占有优势,但整体上来看,一马未来的发展被马自达给予的定位给完全限制住了。
不管如何,现在的一汽在与马自达的关系上,绝对不要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如何运用手中这张合资牌,应对马自达未来的动作,恐怕是田青久比一汽马自达销量下滑而更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