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低迷的销售数据摆明了又要向国家要政策”昨日,某汽车名人拿到了4月份汽车产销数据后在微博上写到。
2011年,在几项汽车刺激提振政策到期后,仅有的3000元节能补贴显然扭转不了车市下挫的颓势。4月份,中国车市延续了上月低迷的态势,5月10日,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的数据显示,4月份,广义乘用车销售近108万辆,同比仅微增1.3%。甚至比4月份时,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预测的5%的增长更低。
同日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与3月份相比,汽车产销分别下降15.98%和15.12%,是自2009年2月以来27个月的首次负增长。车市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今年的车市似乎难成“政策市”,经济大势是否企稳,消费信心的提振,2011年的车市更有几分“经济市”、“汽车市”的特质。汽车分析师钟师分析车市情况时表示,今年4月汽车市场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日本地震对我国车市的影响更加明显;其二,韩系车和豪华车抢占市场份额越发凶猛;其三,燃油费和停车费的上涨对消费者的购车心理负面影响。
日系车很受伤 德系韩系车渔利
受地震影响深重的日系车情况较为严峻,汽车零部件供应停滞使组装厂面临零部件短缺的严重问题,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日系车商正陷入艰难境地。丰田汽车官方公布,受地震影响,其4月份在华销量下降23.5%至4.87万辆;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5月6日公布的中国的零售量为4.87万辆,较去年同期下跌23.5%。
此外,日产(中国)在5月5日宣布乘用车销量同比减少1.8%为5.57万辆。但其整体在华销量略好于前两者,较2010年同期增长5%达到9.5万辆,尤其是东风日产新逍客[综述 图片 论坛]月销量达7459辆,同比增长43%。马自达更是逆市增长,其4月份在华零售销量为17890辆,同比增长23%,较前几个月有明显提升。
对于日系车和欧美车生产和销售商来说,地震后或许并不是最困难的日子,3月份零件和汽车的库存还是相对充足,但在一两个月后库存不足影响逐渐明显,尤其是对国内大部分合资和内资企业的汽车生产和销售。
相比起美日车商的销售低迷,德系车依然坚挺尤其是德系豪华车,而韩系车也开始反攻。
德系豪华车在4月份迎来不同程度的销售增长,上海大众零售量达到90220辆,同比增长15.3%,被业内人士认为“德系车基本没有使用日系零部件,受影响较小”。
4月份,奔驰在中国市场共售出了1.65万辆,同比增长46.9%,宝马集团共计售出2.08万辆汽车,同比增幅激增至67.2%,销量占宝马全球销量的15%。奥迪在中国市场共计售出了2.38万辆汽车,尽管奥迪位于全球大部分市场的汽车销量均有提升,而其最主要的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增速高达21.2%。
钟师表示,豪华车此类奢侈品受宏观政策改变的影响并不大,本来意欲购买的车主都有一定消费能力,供应商的生产能力更影响其销售目标。
4月的销量为韩系现代起亚在华汽车数据画上华丽一笔,随着新车第八代桑塔纳[综述 图片 论坛]等新车的集中上市,现代起亚在上月共销售9.62万辆汽车,同比增长15.26%。
“此次地震确实会造成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份额的减少,大众、通用和现代起亚均在今年在全球发力,而在这抢占市场的战役中收获最大的应该是韩系车。”钟师表示,韩系车的攻势凶猛一方面得益于日系车此次的危机,但最重要的是韩系车本身的高性价比。最近是韩系车在中国新车发布的集中时期,但是韩系车的增长不是地域性而是全球性,质量的提升和亮丽的设计都让他们获得买家的青睐。
新能源汽车、节能车补贴的政策并未提振车市,新的刺激政策显然也难以迅速出台。
“股市低迷、楼市不振、何来车市的火爆?”一位广州经销商集团高层断然否认了车市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他表示,汽车行业的发展是紧随经济大势的,与股市、楼市的走势曲线基本一致。
乘联会在数据中表明,在4月狭义乘用车厂家批发销量环比3月13%负增长的背景下,5月乘用车呈现负增长的趋势。由于厂家销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很复杂,日本地震的后续影响和国内经济环境等又对厂家销量和经销商进货有影响,更严峻的是市场压力的加大。
乘联会秘书长饶达认为,4月底,日系企业个别车型库存耗尽,开始按订单销售,估计日本地震对中国汽车市场影响到完全恢复正常,还需3-8个月,5月是影响最大的一个月,必然降低5月的销量。4月份虽日系企业库存下降,但国产车总库存仍上升,且超过库存较高的临界点,这意味着市场还要继续走低。对于5月份的车市走势,他分析道:到4月底,厂家把藏的销量大部分吐出,5月份销量会更接近市场实际,统计销量会有所减小。近期油价下降,看来燃油涨价的可能性不大,是个较好消息,但油价仍属于高位震荡,使一些潜在用户在购车决策上还在犹豫,造成5月乘用车的批发和零售的累计增长率还要降低。
在钟师看来,汽车销售量增长会缓慢,“乐观来看,夏天后日本车厂可能就可以恢复产能,完成2011年中国2000万台的汽车销售预期并不困难。”
孙世清亦表示,国家的信贷政策收紧,利率上升,对购车亦有影响。今年的中国车市也难成政策市,“更像经济市,信心市”,更多取决于经济大势,其他行业的景气程度,也都将左右消费者的购车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