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6日,英伦汽车品牌旗下的首款全新产品——英伦SC5-RV正式在全国上市,这款前身为全球鹰GC5-RV的车型伴随着吉利方面进行品牌的重新规划,将GC5-RV的全球鹰标识换成了英伦汽车,同时吉利汽车和英伦品牌领导团队亮相,标志着英伦品牌正式发布,至此,吉利汽车自2007年战略转型以来全新打造的全球鹰、帝豪、英伦三大品牌全部正式启用。根据前期吉利汽车的规划,这三个子品牌还将采用各自的销售网络体系,分别成立三大品牌事业部,各自有自己的职能部门,通过不同的店面网络形象,在未来两到三年形成三个成熟的销售渠道。3个品牌不是按照高中低档来划分的,而是针对不同客户群打造的平等延展策略。今后吉利的LOGO不会在所有的产品出现,取而代之是3个子品牌。“吉利汽车将在2011年完成渠道转型,达到1000个网点的目标,3个品牌具备不同的品牌形象。帝豪已经建设了140家标准4S店,明年将完成300家,全球鹰和英伦也分别实现了上百家4S店的形象改造。”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表示,吉利汽车以前所走的是按产品进行分网销售,为了拥有更多经销商,吉利汽车旗下的自由舰、金刚和远景在同一个城市各有不同的经销商,而今后,吉利汽车将从按产品进行分网销售的模式过渡到按品牌进行分网销售。
其实不只是吉利,奇瑞在2009年正式宣布实行分品牌销售,迅速推出四大品牌瑞麒、威麟、奇瑞、开瑞,渠道上也开始重组。而事实上吉利早在2006年时借着当时相对高端的产品远景上市,就开始提出分网销售规划,当时销售的产品主要是“老三样”美日、豪情、优利欧和“新三样”金刚、自由舰和远景。当时吉利分网规划思路是新老三样搭配销售,即分成“三张网”。以吉利的“新三样”(金刚、远景和自由舰)各自形成一个网络,而每一张网络中再搭配“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力欧)中的一款产品,形成新老搭配的销售模式。
继吉利、奇瑞等高调宣布分网销售后,去年自主品牌长安、长城、华晨等也纷纷宣布分网,与以前分网不同的是,自主品牌分网逐渐从单纯按产品分网转变为按品牌分网。一时按品牌分网论甚嚣尘上,自主品牌纷纷开启按品牌分网的大门。从全球范围来看,其实像大众和通用这样的国际大厂商实施分网销售已有多年历史、运作成熟,如大众旗下就涵盖了大众、奥迪、斯柯达、兰博基尼、布加迪等七大品牌网络,通用旗下包括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销售渠道的分离直接起源于企业的多品牌战略经营。
然而,自主品牌的分网与国际大品牌有所不同,像通用和大众等国际品牌由于通过收购而获得很多品牌,形成自然的分网,各个子品牌的产品定位非常清晰,像通用的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形成高中低档品牌定位,都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图1 上海通用汽车品牌架构
分网特别是按品牌分网是由企业的多品牌战略决定的,实施多品牌战略必定按品牌分网销售,但在国内有所特殊的是分网销售的不一定是多品牌,典型案例如比亚迪实施单一品牌战略,但是其销售网络却划分为A1、A2、A3、A4网。企业的多品牌战略在市场成熟竞争激烈企业产品系列众多的环境下其好处不再赘述,多品牌战略带来的按品牌分网销售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像奇瑞吉利这样的主流自主品牌厂商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持续扩大市场占有而实施多品牌战略也是必然的。
按品牌分网的优势在于可以全方位建设每个品牌的形象,严格区分每个品牌,配合品牌的差异化定位开展差异化营销,便于消费者识别记忆判断选择。如通用旗下的雪佛兰品牌是入门级品牌,品牌形象年轻活泼,别克是商务品牌,品牌形象中庸商务,凯迪拉克是豪华品牌,品牌印象高档尊贵。按品牌分网的劣势在于一是渠道网点众多,投资成本巨大;二是多种职能资源不能共享,总之有优有劣,但是优劣都是有条件的,在某些条件下实施分网优势大于劣势。
慧聪邓白氏研究认为按品牌分网的基础是实施多品牌战略。从大众分立的品牌可以看出,各种品牌都有不同的市场定位,有着不同的档次和个性,这种互不干扰的分网营销是正确的。而国内一个特殊案例比亚迪并没有实施多品牌战略却实施分网销售,比亚迪将网络划分为A1网销售F3、F6、F3DM、F6DM、F8、M6、S6等车型,A2网销售F0、F3R、F8、L3、M6、Y6等车型,A3网销售F3R、F8、G3、G6、M6、T6等车型。起初比亚迪销售取得了成功,但逐渐产品同质化严重、渠道终端形象差异不大以及厂商在资金和管理上难度越来越突出,同时我们注意到近几个月比亚迪汽车销量连续的下滑,因此这种销售模式的成败目前还无定论。
实施多品牌战略之后,伞品牌渠道是分离还是合并,一般来讲,慧聪邓白氏认为有以下几大条件(见表1)
表1:伞品牌并网还是分网的条件
我国自主品牌目前正在进行多品牌战略的转型,地基能不能打好尚不确定,渠道分网更不能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