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国内车市已整体回暖全面复苏还看七八月

时间:2009-5-16 10:17:48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上周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国内汽车市场已经整体回暖,回暖主要得益于国家多项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但汽车行业是否能全面复苏还要看7、8月份的销售情况。同样在上周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7、8月份的销售情况对我国汽车行业而言至关重要。
  
  创出月产销量新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朱一平向记者概括了今年4月份汽车行业的整体状况。她说:“国家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效应在4月继续显现,本月汽车产销均超过115万辆,并且双双再次创出月产销量历史新高。受惠于车购税优惠的车型已经连续4个月呈现稳步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目前国内通常指的是微型客车)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中高排量的乘用车车型也出现了一定增长,商用车、经济效益主要指标降幅收窄。”
   朱一平还详细分析了4月份的4个特点,来说明汽车行业形势的整体回暖:一是4月产销创历史新高,累计销量增长达9%。月产销分别完成115.7万辆和115.3万辆,环比增长5.61%和3.91%,同比分别增长17.9%和25.0%,创出月产销量新高。从1~4月汽车累计产销看,产销分别完成372.5万辆和383.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4%和9.4%。比一季度的增幅增加4.5和5.5个百分点。二是受惠于车购税政策利好的车型连续4个月稳步增长。1.6升及以下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是受惠于车购税两类车型,4月两个车型销售分别为41.9万辆和17.2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11%和3.6%,同比分别增长56.5%和70.7%。其中交叉型乘用车今年以来保持了非常好的增长势头,这既是国家有关政策促进的结果,也与城镇、农村经济活跃以及交叉型乘用车适应其发展的特征有直接关系。三是中高排量轿车出现回暖迹象。低排量车购税优惠政策对于中高排量的轿车车型冲击很大,尤其对1.8升的车型影响很大,今年前两个月中高排量的轿车市场比较低迷。但从近两个月情况看,中高排量的轿车虽然比去年同期还呈现下降的状况,但从环比情况看,有回暖的迹象,其中4月份1.6到2.0升的轿车比上月增长了2.2%,2.0到2.5升的轿车比上月增长了5.2%。四是出口比上月小幅回升。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于我国汽车出口影响很大,今年前4个月汽车整车出口比上年出现较大的下降,也影响了汽车整体产销的增长速度。而从4月汽车整车生产企业的出口情况看,与上月比汽车出口出现了小幅度的增长,完成汽车出口量为2.6万辆,增长了15.9%。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数据,3月发动机、零部件等商品出口止跌回升,且增幅均明显高于同期进口。其中发动机共出口16.12万台,环比增长37.55%,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出口金额10.48亿美,环比增长59.92%。五是经济效益主要指标降幅缩小。随着汽车市场的逐步回暖,行业经济效益也略显好转,从1~3月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看,下降幅度比1~2月有明显缩小。其中营业收入降幅缩小了3.3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降幅缩小了10.97个百分点,其他指标多数出现好转迹象。
  
  增产不增收
  
   不过,朱一平也向记者提到,在整体回暖的同时,汽车行业仍存在许多困难。首先是结构性增长特征依旧明显。据介绍,今年前4个月,国内汽车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增长特征,其受惠车型增长较快,尤其是交叉型乘用车增长四成多,成为拉动汽车总体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商用车市场表现非常低迷,前4个月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4%和3.9%,其中除货车增长外,其他车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次是经济效益多数指标低于同期水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汽车行业19家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约占全行业的50%)一季度营业收入完成2686亿元,同比下降了14.15%,利润总额为108亿元,同比下降48.36%,工业增加值为560亿元,同比下降了8.95%。一季度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指数为305.5,比上年同期降低56.66。再次是出口同比降幅依然较大。据了解,今年前4个月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汽车与上年同期情况相比,每个月份均出现50%以上的下降幅度,前4个月累计出口下降了61%,从一季度的汽车零部件商品出口情况看,出口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5.4%,汽车行业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政策推手能推多久
  
   当记者向董扬问及车市回暖是否有企业自救的因素时,董扬立刻否定说,主要还是政策效应,尤其是车购税和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作用。持有同样看法的是国家经济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他认为,今年的回升应该说主要是政策带来的,与整个经济不挂钩、不匹配。经济增长速度还比较低,没有明显回升。
   最新4月份CPI和PPI的双降数据显示,经济不振和需求疲软的状况仍在延续。火爆的车市与继续下行的CPI、PPI构成鲜明对比。就此,徐长明分析认为,影响市场的有3个因素:需求、供给和政策因素。需求上来说,经济发展、购买力角度来说没什么大的变化,供给上,产品也没什么大的变化。回升主要是政策叠加带来的汽车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在徐长明看来,正常情况下汽车行业的回升可能会构成一个先行指标,但是本轮汽车行业尤其是乘用车市场回升背后强大的政策推手决定了目前已经很难将其作为先导指标来预判经济走势。
   虽然延续性刺激消费政策依然还有,如加快旧车更新、取消限购汽车土政策等,使得国内汽车消费环境将进一步好转,消费者的信心会进一步增强。但随后一段时间汽车市场仍存在一些不利条件:前期1.6升以下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已实施3个多月,政策造成的热销已经开始降温;而六、七、八月份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传统淡季,中国车市能否跨过这道坎还不好说。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