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奇瑞汽车作为本土品牌的引领者,不断尝试和突破的精神值得肯定。从产品模仿到正向研发,以及产品和品牌梳理的过程,肯定会走一些弯路,但是尝试肯定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欧美等汽车品牌制造商已有上百年造车历史,同样还会犯错,何况是发展历史短暂的自主品牌车企。
“本土品牌才发展10多年时间,这些坎肯定要过。奇瑞汽车不再玩多车型游戏,而是专注打造好每款车型,加大投放车型的成功概率,集中力量办事。”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告诉记者。
但奇瑞汽车的调整成效无法很快显现出来,这或许让投资者失去耐心。继8月份神秘股东拟转让奇瑞汽车3333.6万股股份之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融德资产管理公司12月初先后在北京金融交易所挂牌转让所持奇瑞汽车全部2.152%和0.4253%股权。上述两家公司2009年同时突击入股奇瑞汽车,当时曾被市场诠释为奇瑞汽车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前奏。
“奇瑞汽车暂缓上市,PE投资者退出很正常。主要原因还是过去两年奇瑞汽车向上突破的转型不太成功,研发投入很大但利润空间却不断压缩,再加上合资企业向下发展对本土乘用车企业造成很大压力,生存环境越来越困难,投资机构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国内一家知名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告诉记者。
换个方式冲高端
本土乘用车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正越来越严峻。
饶达认为,今年的本土乘用车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2%,再去掉出口的增量,国内市场销量是负增长。如果严格按会计法计算,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的主营业务肯定是总体亏损状态。
在客观环境之外,本土乘用车企业目前所处的尴尬局面与前两年忽视修炼内功有很大关系。“今年由于政策退出、市场下滑、工资增长、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提高、研发费用不断增加、大打价格战等,本土乘用车企业的利润基本上被挤光,已无力降价,更无力把增加成本的先进技术装在汽车中。”饶达告诉记者。
国内一家本土乘用车企业销售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本土乘用车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尴尬,是企业提升技术和品质的速度没有跟上消费者对市场需求提高的速度,本土乘用车企业给消费者的印象仍是“低质低价”。
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消费逐渐成熟,未来市场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奇瑞汽车仍没有放弃多品牌战略的推进。“大量的研发投入的确透支了奇瑞的整体利润,但小车利润薄的特点决定奇瑞必须坚定推行高端化路线。”尹同跃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奇瑞汽车的高端路线开始巧借力,彻底撇开奇瑞汽车,“重起炉灶”打造高端品牌。日前,历经4年打造的高端品牌——观致品牌亮相,它是奇瑞汽车和来自以色列的产业基金公司量子公司联合投资34亿元,并将由来自宝马、大众等品牌的豪华管理团队打造的产品,观致第一款产品将于2013年面市,同时出口到欧洲。从奇瑞量子企业的定位、目标以及管理团队来看,观致汽车承载着奇瑞再次进军中高端市场的重任,其架构也完全按照国际化、独立化的标准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