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荣威1.8T的价格出炉后,新车终于在天门山上与媒体见面,除了成龙御用车手罗礼贤的精彩演出外,上汽这次派出的团队分外引人瞩目,在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秋领衔下,上海汽车产品研发中心的一干人马悉数跃入媒体视野。
被戏称为“泛亚返乡团”的精兵在从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回归上汽后,荣威750系和后续550系将产生怎样的提升,上南汽在合并后其研发将从何处着手,这都是摆在以高卫民为首的上汽研发团队面前的首要任务。
上海和雷明顿是一个团队
面对着在全新BP10平台上开发的荣威750 1.8T,上汽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高卫民表示:“上海、英国完全是一个团队,目前已量产的750和即将推向市场的550的设计工作都是根据不同需要把任务分配给中国和英国雷明顿的工程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所有国家的市场规范和产品类型。”目前,高还兼任上汽英国技术中心总经理,而在返回上汽前,高的职务是通用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
高卫民的这一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记者对荣威750配备的1.8T卡瓦奇发动机来源的“疑虑”,他认为,不能简单地定义发动机或是车型是上海或是英国出产。“车型以及动力总成,都是上海和英国共同开发,但不可否认,上汽技术中心是上汽研发体系的核心。”
可市场的新品总是比“流行”的快,就在荣威1.8T自动挡的售价公布不久后,中级车市的另一颗重磅炸弹广本八代雅阁2.0L也以18万元的价格区间推向市场,日系车下压的势头直接威胁到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对于荣威750 1.8T而言,何时推出手动挡车型,就能何时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切入到细分市场。对此,上汽乘用车公司品牌与产品规划总监刘涛并未给出一个明确时间:“年底前应该可以就位,但具体时间不便透露。”
同样,对于荣威后续车型550何时推出,相关负责人也是三缄其口,但高卫民还是试图以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上汽新技术中心的总投资中,就有6.34亿元用于建设研发楼、实验楼、试车道路等设施,二期工程计划投入的12.9亿元资金也将用于技术中心研发设备的投资,而这些仅仅是针对荣威,还不包括整合后的MG。”据记者了解,荣威550目前在国内的道路测试已基本完成,上汽公关部总监黄华琼也表示,在荣威750系列的宣传工作告一段落后,下一个重点将围绕550全力铺开。
三地“穿针引线”
尽管上汽相关层面的负责人在面对媒体时,都极力避免将上汽荣威项目和名爵项目混为一谈,但近日其研究中心人员的行程却完全围绕这两大项目的整合展开。
“最近基本是上海、南京两头跑,每周在南京都要呆上2-3天。”上汽股份技术中心副主任黄文华表示。而在上南合并前,这位同样来自于泛亚中心的“返乡客”基本都是在英国技术中心雷明顿和上海安亭技术中心两方奔走。
“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零部件配套整合展开,上南合并后,上海和南京方面的零部件配套厂商需要重新整合,整合后就必须在一个框架下搭建新的采购体系,而对此需要对厂商进行大量的考核工作。”黄文华表示。
显然,在这段时间,无论是高卫民,或是黄文华,目前在雷明顿、上海安亭、南京三方都有很多的协调工作需要他们完成,在雷明顿、上海安亭、南京三地间,必须要有合适的角色“穿针引线”。
英国中心的挑战
一切工作都看似紧张地运行,但其背后显然并不是这样顺风顺水。实际上,英国技术中心运行的两年内,曾出现一些阻碍上汽整体战略执行的问题。“真正投放产品的时候,在流水线上技术人员的影子都看不到,面对市场要提问题的时候或者产品要改进的时候,这批人又不在。” 高卫民表示。上汽股份最初的目标是快速制造出一款轿车,研发管理可以“不分科室,不分体系”。随着上汽搭建平台、产品系列化需求日益强烈,研发体系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据黄文华透露,目前,上海和英国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多元化,除了来自泛亚的旧兵和罗孚研发人员,还有来自于意大利菲亚特方面、德国大众方面和韩国双龙等多国的技术人才,怎么消化利用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高卫民称,上汽给了自己至少3年的时间,用以加强英国技术人员的知识传递和本土工程师的能力建设。目前,在英国技术中心常驻30个左右的中国技术人员,并不断轮换。
对于年前上汽考察德国卡曼代工厂一事,黄文华表示:“这已是一个常态的做法,上汽几乎每年都会有这样的海外市场调研,大可不必把这看成是上汽有意在寻找第三合作方,更多的工作还应从考察人才和市场入手。”
“上汽的未来构想是,2010年每一个功能开发块上汽都能做,2012年每一个功能开发块上汽都可以自己做得很好。这是我们三地联动的目标,即平台共用化、产品系列化、工程系统化。”高卫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