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去很美好,在IT和手机领域,众包的模式都在被一些企业所采纳,例如之前的小米,就曾通过这种短平快的方式对其手机系统和功能进行快速的迭代更新,从而获得了大批年轻的粉丝。但这一方式在一个重资产和重流程的传统汽车制造业上,能嫁接成功吗?
“我们众包的第一步主要在汽车外形和内饰设计上,等2016年样车出来后,在人机交互的层面可能再会有一些众包任务出来。”王炜告诉《第一财经日 报》记者。从这一点看,凯翼当下的众包项目更多只是涉及用车领域,“比如消费者希望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功能键,外形上有什么改观等”。参与众包的可以是汽 车发烧友、车企人员、资深设计师,项目完成后采用网友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受欢迎的设计,然后集中,最后进入量产阶段。
王炜告诉记者,整个过程中,凯翼的研发团队将为平台上的这群众包人员提供相关的国家法规方面的咨询和培训,并提供一些技术支持,但设计和创意基本上 都会来自于民间。初期众包平台完成后,后期还可能进一步涉及电商、投资等领域,最终的众包项目可能进一步深入到开发者平台,最大化的让消费者的需求得到呈 现。
从模式上看,这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传统的汽车业更多的个性化想象空间。但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多多。“我们现在面临的主 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成本,毕竟很多定制化的功能键,可能是原来汽车上根本没有的,需要重新定制、开模;其次是这些网友的设想是不是都可以呈现,如果众包和 投票的网友都对天马行空的东西感兴趣,那么我们的成型会遭遇很大的挑战;还有就是是不是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参与我们的项目,这也是一个问题。”王炜毫不讳 言。
在记者看来,这一创新思维不仅在成本和现实性上会对凯翼造成考验,在管理和统筹上也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