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9月第一批节能环保汽车推广目录公布后,国家发改委又于6月17日公示了拟列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环保汽车推广目录(第二批)》(下文简称《目录》)的车型。
“根据4、5月份的市场销量测算,第一批节能环保目录车型的销量占比约为16%,第二批征求意见的目录车型有110款,销量占比约为1%。”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华夏时报》记者进一步解释,“原因是目录中有大量新车型,预计将逐渐上量。”
从政府层面来看,继续推行补贴政策和不断提升节能车型入围门槛标准,无疑是对推进汽车节能技术进步及低碳消费的积极引导。此外,企业需要面对的考验还有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L/百公里的标准。而在前不久工信部公布的《2014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中,仍有37家企业未达标。如此,节能环保目录又将为企业助力几分?
目录公示
致力于鼓励汽车节能、降低排放污染的政策再度发力。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1.6升及以下节能环保汽车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三部委近期组织专家对地方上报的节能环保汽车推广申请报告和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核。
此次推出的优惠政策主要涉及1.6升及1.6升以下的乘用车,包括北京汽车、长安福特、长安汽车(000625,股吧)、比亚迪等19家企业共计110款车型入围。《目录》中甚至包括部分未上市新车,这些车型未来都将享受国家优惠补贴3000元。
由三部委联合推出的补贴项目是基于节能减排的目的,这与5月财政部等部门推出的对节约能源的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对新能源的车船免征车船税的政策一脉相承。
据了解,节能补贴政策始于2010年6月30日,主要补贴对象为综合工况油耗比标准低20%左右的车型,按照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而本阶段“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环保汽车”项目由201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将于2015年12月31日结束。
然而,补贴入围门槛的不断提升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仅百公里油耗最高限值就已经由2010年的6.9L,逐步降低至2011年的6.3L,直至如今的5.9L。
油耗红标
从《目录》来看,享受补贴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集中于4.9L-5.9L之间。这些车型都将为企业拉低平均油耗标准提供助力。
按照要求,2015-2020年当年生产乘用车平均油耗目标分别为每百公里6.9L、6.7L、6.4L、6L、5.5L和5.0L。面对日趋严苛的油耗标准,平均油耗不能达标的车企将予以惩罚,轻则公开通报,重则限制生产。
今年3月底,工信部就《2014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进行了公示。共涉及91家国产乘用车企业和29家进口乘用车企业。其中,26家乘用车生产企业和11家乘用车进口企业不达标。北汽和一汽旗下有两家公司没有达标,广汽旗下有一家公司没达标。同时公布的还有5家企业2014年不达标且未递交改善计划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