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合资汽车使用外资商标是对公众的一种误导

时间:2009-3-20 10:52:7  来源:博客

    自从第一家汽车合资公司北京吉普以来,目前国内的合资企业已经发展为将近20几家,国内三大汽车企业集团分别和多家汽车企业合资,同时外资汽车巨头也多和国内两家本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目前全球大众化汽车厂商中,除法国雷诺外,均以在国内实现合资生产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因为合资公司失败目前在国内没有合资对象),这样的合资布局,也导致国内乘用车产品中,外资品牌成为主导。


    合资产品给消费者以误导


    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为什么要悬挂外资商标,而且还要给付外资厂商数目不菲的商标使用费。这种悬挂外资商标的做法使得国内消费者对合资公司的产品认知不是很清楚,容易把合资的产品混淆为外资独资的产品,无法联想到中方企业在合资产品中的价值。


    因为在显著的位置都是悬挂的外资企业商标,这必然的给消费者一种误导,让消费者以为国内生产的汽车只不过是外资汽车厂商在国内的一个工厂而已。


    合资产品使用外资商标危害深远


    虽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合资产品必须在车厢尾部标注合资公司的中文简称,但是这种中文简称显然没有悬挂在车头和车尾的品牌LOGO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烈。


    尽管合资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引进外资汽车企业的产品,但是这种引入合资外方的产品并不意味着要悬挂外方的商标。


    从长远的意义上来说,外资品牌在国内消费者中品牌的植入远比现阶段的短期利润重要,因为一旦消费者对外资品牌形成依赖心理,那么未来中国车市必然还是外资厂商的天下。


    正是基于此,阳光卫视著名财经人士陈平在点评中国汽车产业时,用一句话来形容:“汽车汽车产业是没有出路的产业”。


    因为合资公司虽然前期来说还可以给中方企业贡献50%的利润,但是这种合资公司悬挂外资品牌商标的行为,也必然是在为外资汽车品牌培养未来的品牌忠诚度。


    很难想象未来一旦中国放开合资比例限制,允许外资厂商独立生产汽车,那么国内汽车企业集团生产出的“杂牌军”还能有多大生存余地。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