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阅读:
华泰世爵事件新消息:资金或成分手主因
刚刚签约9天就终止协议的华泰与世爵汽车,自5月12日发布消息以来就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世爵方面表示合作终止的决绝,与华泰方面留有余地的表述,都同样耐人寻味。
5月13日,我们探访位于北京市安苑路的华泰汽车总部,见到了华泰汽车战略规划总监、新闻发言人霍心一,他表示目前华泰方面除了官方声明,仍无更多可透露的细节。
“不过要注意的是,目前终止的只是那份战略协议,华泰汽车和世爵仍然在进行商谈”,霍心一似乎是为了强调,将“协议”两字咬的很重。此前也有来自瑞典方面的消息称,华泰与世爵此次合作的终止,更多地还是因为“价钱没谈拢”。
据了解,在5月3日双方签署战略协议之后,华泰方面就有代表团去萨博瑞典Trollheatta工厂参观,事实上也是进一步了解萨博目前的运营状况。毕竟,此前在瑞典投资促进局的撮合下,双方的合作谈判在9天内就完成。
《瑞典日报》在5月12日的报道中,提到正是这次来访,让华泰方面看到萨博的情况比预计的还要糟糕,并产生了退却或者说想缩减投资的想法。
此前有媒体称霍心一表示,“华泰萨博项目组在详细了解和评估完萨博和世爵后,认为情况太复杂,超出原来的预料,于是决定退出”,但霍心一并未向证实这一表述。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世爵对此番合作的主要预期集中在两点,一是短期可以带来大笔现金收入,二是远期可以借助中国市场恢复元气。华泰方面显然在远期目标上与世爵统一,但从其短期至少3000万欧元投入的回报看,目前的萨博或许真的没法让人满意。
因此一直有媒体报道,华泰方面并未如期投入协议中需要马上支付的3000万欧元可转换债券短期贷款,霍心一及华泰汽车副总裁张睿君对此均未予以否认。或许这可从侧面证明华泰此次萨博“参观”之行的感受。
相比之下,如果说华泰汽车的态度尚可成为理性,世爵汽车方面的表现就破耐人寻味。作为5月12日首先发布协议终止消息的一方,世爵还反复在声明中暗示“该协议的终止可能让萨博开始与华泰或者另外一家中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和分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尽管世爵方面也表示“双方还将继续探讨可能的合作方式”,但依旧不忘注明“只是合作伙伴现在并非非华泰莫属”,相比华泰方面至今强调“仍在继续商谈”的态度,难怪外界纷纷猜测,世爵汽车此举是在向潜在的第三方表明自己仍是“自由身”。
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在5月3日双方签约当天,来自瑞典的媒体记者提了三个问题,全部集中在萨博工厂是否会迁往中国、瑞典本地生产如何保证、瑞典工厂恢复生产等方面。
不能不说这是欧洲国家基于就业率这个“大问题”的不同视角,是来自瑞典方面的消息也表明,为了已经停产一个月的萨博汽车,世爵方面已经焦头烂额,目前其所有的诉求都集中在一个字——钱,并且是快速、大量的现金。
如果说华泰方面脚步的放缓,让世爵方面难以在最渴求的资金方面如愿,那么双方此次战略协议的终止或许还只是开始。究竟世爵是期望与华泰达成一份更有利的协议,还是接“敲”华泰而引出第三方接受,或许将很快的见分晓。
华泰汽车伤不起 “剩女”萨博的闪电恋
偌大的车市,“雷人”者众,“闪人”者寡,毕竟,这是个多少还讲究些“江湖道义”的地方——或者换成“契约精神”,也凑合。
华泰与萨博,“一纸婚书”毕竟尚未签字,“夫妻对拜”阶段分道扬镳,总比入了洞房生米熟饭后散伙要强。但是,这场事先没有“恋爱过程”、眼下也没足够“分手理由”的“婚姻”,怎么看怎么有点“露水姻缘”的味道。
回顾华泰与萨博“闪婚”,不难发现潜在的问题:控股29.9%所需的1.5亿欧元何时到位、以怎样的方式?两个同属车企同样生产“小众”车型为主,外方在华品牌知名度有限,中方规模一般,“弱弱联手”如何共谋前程?双方董事会对此事看法如何?我们难以找出这些答案。
既然萨博“单方面”终止与华泰的协议,那么华泰方的 “仍在协商”语从何来?结合这一段话: “萨博方给出的终止理由是世爵之所以暂时终止华泰、世爵和萨博三方合作协议,其原因是华泰无法按协议要求提交包括股东的意向书等有关交易的相关文件和材料。目前双方并未透露下一步磋商事宜的细节,但世爵方面表示将努力确保短期和中期资金的安全,并透露出在华寻求其它潜在合作伙伴的意向,而据最新消息显示,所谓的潜在合作伙伴是长城汽车。”就不难明白:“相关文件”也许只是个噱头,“确保资金安全”才是目的——婚前财产公证哇!有木有?!
这是一幅颇耐人寻味的画面:一个是被拒但仍苦苦“追求”不想丧失颜面的华泰,一个是“以攻为守”、欲拒还迎的萨博。这一幕,我们在去年2月吉利购并沃尔沃出现波折是已经看到过,并不新鲜。
对萨博而言,“离娘泪”总是要掉一掉的,但是否会找到个更多金、当然也要更“慷慨”的新郎现在真难确定——一向稳健且已经进军海外的长城,会冒这个险么?
萨博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曾有“贴地飞行”的广告语。不想却一语成谶。在这个一直飞速增长的市场里,几乎所有的外国品牌都大赚银子,唯独萨博命运多舛。萨博与华泰“闪电恋”之时,业内人士之所以不看好,倒并非仅仅因为萨博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微弱,也不仅仅在于华泰与萨博均以生产小众的SUV车型为主。更在于两者都缺乏自主的核心研发能力。“联姻”要经过“恋爱”,既如此双方总要有“倾心”的地方。但这两个企业互相的吸引力实在有限。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认为长城与萨博的结合可能性极小:从核心研发能力上,长城已经有相当规模,从国内品牌认可上,至少在SUV领域,长城足以骄傲,从厂方政策上看,长城一贯作风稳健,且自主品牌跨国购并的前车之鉴也足以令其警惕。
除去长城,一直以生产SUV车型为主、规模尚可并由于海外品牌合作经验(特别是欧系车)的自主品牌车企当属众泰汽车,坊间传言萨博联手众泰也有一定可能,果如此,华泰与众泰,倒真是相煎何“泰”急。
“你嫁或者不嫁,剩男就那么几个,只减不增”,且看扭扭捏捏的萨博还能矜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