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消费者,要想过得安稳,个个都得是精明家,要懂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有钱人买栋楼得堤防它生气躺下,没钱人走在路边得堤防宝马冲着你把刹车当油门;有钱人开车泡个酒吧得注意是否也有警察泡吧,特别是五六个警察一起,没钱人半夜骑个电动车得注意是否有警察开小货车,因为他撞飞了你,扬长而去连名字都不用登记……
此外,你还得会分辨有注水牛肉、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有毒蔬菜等等等等,这甚至成了一个产业,以至于书店都有专门图书、电视有专门的栏目、网站有专门的频道,告诉你买东西的小窍门,这不知道是某些职能部门的悲哀,还是老百姓的悲哀。
回到汽车圈,随着汽车消费由公车时代转入私家车时代,因为竞争的相对充分,扒了你家的房子还说你是钉子户的事情基本已经消失,但层出不穷的忽悠依旧存在,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我们希望汽车的竞争和营销,最终能够回归的产品和服务层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华而不实的操作。
一、数字化轿车(代表车型:荣威550)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数码和数字产品不断涌现,众多电子设备的加入,让汽车更加智能、更加舒适和更加安全,但是汽车工业仍是一项传统工业,汽车仍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机械设备,要求拥有先进的材质和稳定的制造工艺。而这些又与传统积累和全产业链有关,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比较晚,机械加工薄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为世界工厂,却造不出一批品质稳定的轿车的根本原因。
在基础本不扎实的情况下,各大自主品牌,本应该从基础做起,而不是痴迷与概念炒作,这样只会拉大差距,重蹈国产手机的覆辙。
数字化也是未来汽车研发的一个方向,但全球也刚刚起步,零部件巨头德国大陆也刚刚开始研发,投入商用更无时间表,国内又何来这方面技术呢?
此外,并不是将指针仪表盘换做花哨的数字仪表盘,普通轿车就变成了数字式轿车,更不是插入钥匙钥匙点火变成一键启动,车就更先进了。一辆代步车,归根到底,还是要品质过硬,才能谈其他方面,而这也正式荣威550最大的问题——自主品牌研发的方向,应该是品质和技术,而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概念。
二、电动轿车和混合动力轿车(代表车型:比亚迪F3DM)
随着油价的疯狂上涨(国人有切肤之痛),混合动力轿车的曝光率也越来越高,甚至成为各大车厂炒作的热点,甚至给消费者混合动力时代已经来临的印象。
混合动力轿车和纯电动轿车的问题非常突出,而且显而易见的是,这些问题在未来50年内基本得不到解决,至少在20年内,我们不得不完全依靠内燃机来解决主流汽车的动力问题。既然在我们大都数人的有生之年,都不可能看到新能源车投入广泛的实用,那现在层出不穷的混合动力车型又是为了什么,纯粹的炒作而已。
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新能源车的研发,这毕竟是未来的趋势,因为石油燃料终究有用完的一天。但当务之急是提高内燃机的效率,目前,国内发动机技术普遍比较落后,自动变速箱领域更是基本处于空白,而这两项正是影响车辆油耗的关键。
另外,仰融提出的“831111计划”,不管可信与可行与否,都将一个新名词带到汽车圈,那就是“第三代内燃机技术”,据说热效率高达95%(柴油机热效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汽油机更低),如果换成普通消费者可以理解的数字,那便是1L汽油可行驶300公里!这项已经在国外实验室成功实现的技术,如果最终能够实现商用,相信能源问题在最近百年内都不在是问题。不过中国可能例外,因为中石油中石化没准把油价提高到200元每升。或许我们只能期盼这项技术商用时,它们已经不存在了。
三、价低配更低车型(代表车型:几乎市面所有车型)
价格和配置总是让车主陷入两难的问题,甚至关系到一款车型的取舍问题。某些车主非常钟情的配置,仅出现在高配车型上,而高配车型的价格一般不菲,大多数可以买到更高一级车型的低配车型。
低配车型的价格虽然让人满意,但配置却往往非常寒酸,很多非常基本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配置都被省略了,大大影响了日常的使用。
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低配车型配置过于偏低,缩水厉害。而厂家也将最低配车型当作拉低价位的战略车型,生产量极少,几乎无现车供应,均需预定。而根据笔者的经验,建议消费者除了特殊需要外,尽量不要选择该款车型的最低配型号。如果资金不够充裕,可以选择厂家提供的汽车金融服务,或者改选其他车型。
车型不可省略配置和可省略配置建议:
微型车:
不可省略配置:ABS、安全气囊、助力系统(电子或液压)
可省略配置:倒车雷达、铝合金轮毂、导航、多碟CD/DVD
紧凑型中级车:
不可省略配置: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P/DSC/VSC等)、刹车辅助(EBA/BAS/BA等)
可省略配置:天窗、真皮座椅及方向盘、倒车影像、座椅电动调节
中级车:
不可省略配置: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P/DSC/VSC等)、外接音源借口、自动空调
可省略配置:后座出风口、温度分区控制、氙气大灯、大灯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