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南汽罗孚项目正式获批 首款车将用MG品牌

时间:2006-3-14 9:7:24  来源:北京晨报

  备受关注的南汽罗孚项目,近日终于尘埃落定。据悉,代号为566的南京汽车集团罗孚项目,于近日已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核准,并于3月10日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备案,这标志着南汽集团的跨国收购项目将进入全面动工阶段。
 
  566是南汽利用收购英国MGR(MG罗孚公司)和PTL(动力总成公司)的资产开发自主品牌轿车的建设项目代号。据了解,南汽将罗孚项目代号命名为566,是因为南汽在2005年6月6日最终做出收购罗孚的决策。2005年7月23日,南汽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MGR和PTL公司的全部资产。在这次收购中,南汽不但获得了从系列发动机到整车车型的生产制造设备及产品研发设施,同时也获得了包括MG、Austin等品牌及相关制造技术的无形资产。凭借此次收购,南汽将得以在南京形成20万辆汽车、25万台发动机和1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据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介绍,566项目的主要生产线和研发基地都在南京。“最先投入生产的是高档轿车MG7Z,生产基地放在南京浦口。我们争取2007年上半年能下线。”

  记者了解到,MG7Z即原罗孚公司的MGZT高级轿车,这款车除了在前后方加了保险杠,突出运动型外观外,MG7Z与上汽将要投产的Rover75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技术。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一年多内,将会有两款外观与技术相差不多,但是品牌不同的高档轿车将同场竞技。据悉,南汽握有的车型主要是罗孚旗下MG系列,包括MGZR、MGZS、MGZT等。南汽罗孚项目负责人王耀平指出,南汽已将其更名为3Z、5Z和7Z。目前,南汽已确定率先投产最为高档的7Z车型,并冠以MG品牌。至于其他两款车型以及使用MG还是奥斯汀品牌,目前尚未确定。

  南汽除在国内加紧罗孚项目的建设外,还于今年2月份与英国圣莫德温地产公司在伯明翰签署了为期33年的生产场地租赁合同。据悉,这也是南汽为建立跑车生产线所做的准备之一。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 南汽“百米冲刺赛”正式鸣枪 MGZT明年下线

    2006年3月13日
    上汽、南汽基于英国罗孚平台上的自主品牌项目“百米冲刺赛”正式鸣枪。南汽566项目(罗孚项目)10日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基于MGZT技术的第一款车计划于明…
  • 传上汽与南汽在罗孚项目上各立门户成定局

    2006年3月13日
    一方拥有Rover主要车型的核心知识产权,另一方则主要拥有生产所需的设备,包括最关键的发动机生产线等;在各自拿下了英国老牌汽车公司罗孚部分资产(参见《财…
  • 获政府核准 南汽收购罗孚项目将全面动工

    2006年3月13日
    新华社南京3月10日电 已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核准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566项目,10日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备案,这标志着南汽集团备受瞩目的跨国收购项…
  • 传上汽与南汽在罗孚项目上各立门户已成定局

    2006年3月11日
    本刊记者 张映光 苏丹丹/文  一方拥有Rover主要车型的核心知识产权,另一方则主要拥有生产所需的设备,包括最关键的发动机生产线等;在各自拿下了英国老牌…
为你推荐
  • 本田汽车4月销量43689辆,同比大跌40.8%

    本田汽车4月销量43689辆,同比大跌40.8%

    2025年5月12日
     本田中国 5 月 12 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终端汽车销量为 43,689 辆,同比大幅下滑 40.8%;1-4 月累计销量 201,576 辆,同比降幅达 28.2…
  • 蜂巢能源签2GWh储能订单,350Ah电芯出海

    蜂巢能源签2GWh储能订单,350Ah电芯出海

    2025年5月12日
     5月7日-8日‌,蜂巢能源在德国慕尼黑Intersolar Europe展会期间密集签署四项战略合作协议,覆盖储能供应链保障、风险管控及客户开发等领域,累计签…
  • 5月第1周轿车终端销量榜 海鸥/星愿分列前二

    5月第1周轿车终端销量榜 海鸥/星愿分列前二

    2025年5月12日
     根据最新终端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5月第1周(4月28日至5月4日)国内轿车市场呈现新能源与燃油车型呈现激烈竞争的格局。本周销量榜单前140名中,新能…
  • 4月乘用车销量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

    4月乘用车销量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

    2025年5月11日
     2025年4月,中国乘用车市场在多重政策驱动与行业转型的交织中,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结构性变革特征。尽管面临外部环境波动与库存压力,零售与批发数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