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砍掉燃油车,似有一种王传福要兑现当初喊出目标的感觉。不过,挥刀砍掉燃油车背后,不仅仅是勇气和底气,还有更多的无奈。
19年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大笔一挥,2.7亿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股份,完成了自己造车的梦想。而资本市场却不看好,一个造电池的企业,凭什么造车?
对于收购秦川汽车,王传福表示,是为5至10年后的盈利做准备。收购完秦川汽车的两年后,比亚迪的F3量产,一炮而红,比亚迪在燃油车领域收获了很多辉煌。
19年后,2022年4月3日,比亚迪官方正式宣布,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自2022 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该消息一经发布,就毫无悬念地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就此,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一家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的汽车企业。
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全面禁售燃油车。去年 11月,在第 26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相关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代表共同发表了关于加速向零排放汽车和货车转型的宣言,目标是在 2040年或之前实现零排放汽车和货车的销售占比达到 100%,比亚迪就参与其中。
比亚迪电池与能力
王传福挥刀的勇气和底气来源于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以及在新能源电池动力汽车领域深耕许久,长久以来积累了不少技术经验和成果。
1995年比亚迪成立的时候,主要从事镍镉和镍氢电池的开发和生产。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仅一年后,比亚迪就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厂商,在全部“三电”技术领域(锂离子电池、镍镉和镍氢电池)独占鳌头。当时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巨头都是比亚迪的客户。
由于本身是从电池行业起家,在比亚迪进军汽车领域后,就凭借电池技术搞新能源电池动力汽车。
2006年,比亚迪研制成功第一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 “F3e 电动车”;2008年,比亚迪又研发了首款混合动力车“ F3DM” 。不过,F3DM上市后,仅卖出了48辆,加上研发费,让比亚迪亏十几个亿。
面对惨淡的销量,王传福依旧不改变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虽然F3DM赔了,但研发资金换来了600多项专利技术。
燃油车卖不动、不赚钱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产销屡创新高。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 354.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相比2021年销量几近翻倍。
燃油车进入生存“倒计时”在过去几年里一直被提及。而油价的暴涨,似乎也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向前推了一步。在当代消费者眼里,随着技术的成熟、产品的丰富,新能源汽车终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但比亚迪停产燃油车,这不过是企业根据其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产业变革趋势做出的重大选择,并不等于全球车企很快都会停产燃油车。在取代燃油车的漫长征途里,车企除了负载着巨大的投资成本,还包括技术、资金、人才、供应链、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在新的规则与模式下支撑可持续发展。同时,停产燃油车,也不等于停止生产燃油发动机。
事实上,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依然需要专用发动机。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外资品牌、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多方混战,能够突围的企业必定在核心技术领域占据优势。但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芯片、电池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下。如果芯片与电池原材料持续短缺,价格上涨,只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可能会比大部分传统车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也意味着,在停产燃油汽车后,比亚迪一定不能只把着力点放在比亚迪汽车的市场营销上,而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技术攻关和品牌培育方面,包括与电池生产等企业的合作。
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渐进性以及资源的不平衡性,新能源汽车在经历快速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其增长速度就会慢下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倒逼,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也许会逐步增加,但由于两者各有优劣,短时间还难以对燃油车全部替代,更多的则是一种竞争关系。而燃油车也会朝着更节能的方向发展,最终将与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竞争中以一个合理的比例“并驾齐驱”。
王传福挥刀砍掉比亚迪燃油车的无奈有两点:一是比亚迪的燃油车不好卖了,市场上对于比亚迪燃油车的说法也成了比亚迪只会造车,不会卖车。
一边是燃油车卖不动,一边是新能源车大销,这种矛盾下,2022年3月比亚迪停止生产燃油车。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曾预计要在2022年实现销量150万辆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一定是要依靠新能源车来完成,砍掉燃油车后,就可以专注生产和销售新能源车了,才能更好完成目标。
王传福无奈的第二点是:比亚迪卖了很多的车,却赚很少的钱,盈利能力不足。
2021年,比亚迪全年卖了73万辆车,同比增长75.4%,高光的销量背后,比亚迪不赚钱。2021年,比亚迪全年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而国内的同行对比来看,吉利汽车2021年赚了47.2亿元;长城汽车赚了67.26亿元;长安汽车赚了35.52亿元。从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对比来看,比亚迪赚的最少。
再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2021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从1034.7亿元涨至2161.42亿元,而净利润从50.52亿元降至30.45亿元,并且2017、2018、2019、2021四年时间里,比亚迪的净利润都是负增长。
2021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为2161.42亿元,净利润仅为30.45亿元。营收与净利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此外,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补贴给了58.67亿元。在非经常损益项目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2.63亿元。也就是说,除掉政府补助的钱外,比亚迪2021年的实际净利润仅可能为7.82亿元,都不足10亿。
2000多亿的营业收入,对应着实际不足10亿的利润,很让人质疑比亚迪的盈利能力。比亚迪需要改善自己的盈利能力。
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的售价要高于燃油车,并且燃油车的销量情况对于比亚迪来说,成了包袱,砍掉燃油车,可以节省成本,专注新能源,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和销量上升,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
不过目前来看,all in新能源赛道的比亚迪并不意味着没有挑战。新能源赛道拥挤,一方面比亚迪需要在拥挤的新能源赛道上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另一方面则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缺芯”缺料带来的供应链保障压力等。
王传福突然地砍掉比亚迪的燃油车,或许有些激进。因为,步子太大,易扯裆。砍掉燃油车的比亚迪能否取得更好的发展,还有待时间考验!
比亚迪的发展历程悉数盘点而至,不由倍感时运交错。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作为工程师出身,一直致力于在技术上革新,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专利数量上排名第一。也许故事的结局从开始便已经注定,选择踏入电池领域,便是比亚迪未来广阔的最好积淀。
来源:华东科技传媒 德林社 现代物流报整理
责编:小李肥猪
审核:西西
监制: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