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企有可能将在下个月集体停产?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说的。
众所周知,一台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大到发动机小到一个螺丝,每个部件都至关重要,少一个零件还真的有可能导致整条产线停产。
可因为在疫情全面管控下,上海总共有超过900家零部件供应商无法正常进行生产作业,就算是生产好的零部件,也无法及时送到车企的手上。这与2019年武汉疫情导致多家车企停产的情形,可谓是拿了同一个剧本。
然而部分4S店对车企可能停产的消息,却表示情绪稳定。这是因为,即便是店里有车可卖,在今年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下,现阶段的消费者买车或者换车的欲望实在不大。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4月第二周的乘用车零售量为18.7万辆,同比下降39%,而根据4月调研显示,各大厂商零售目标也同比大幅下滑,初步推算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在110.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31.9%。
为什么大家都不想买车/换车?
第一点:疫情原因
在本轮的疫情冲击下,国内有将近20%的4S店关门歇业,即便开业的门店,也没有顾客到店,毕竟这个时候,还有很多人在被隔离封控呢,连楼都下不去,更别说去4S店给自己买一台车了。
第二点:价格不便宜、等车时间长
前段时间,由于电池原材料成本上涨,主流的电动车迎来了集体涨价!比如是特斯拉Model Y这款车,在7天时间里就连涨了将近3万元!好家伙,这波上涨势头让房地产行业也自叹不如。与此同时,燃油车的现状也没好到哪里去,有大幅度降低优惠力度,有的干脆直接原价销售,甚至品牌也存在加价提车的情况。
此外,在疫情以及芯片短缺的情况下,想要尽早提车,尤其是畅销车型,它们的等车周期都比较长,甚至有些新能源汽车的等车周期直接在3个月以上,这买车突然变成了买期货一般,这是劝退许多消费者的重要原因。
第三点:经济下行
在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的双重影响下,今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在持续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许多大企业接连裁员。而更加祸不单行的是,放在股市里的钱也跟着缩水,上证综指在4月25日失守3000点,这是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该指数首次突破3000点。
所以老百姓们意识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手里有钱比手里有车更加重要,对待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理性也愈加理性,原本买豪车的人,现在买个合资车也凑合,而原本计划贷款买车的人,干脆直接放弃购车了。
综合以上三点,有一位网友的评论非常精辟:
当然咯,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汽车市场消费需求正在萎缩。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措施,着力于拉动汽车市场消费需求。
而全国各地区也在努力响应,就比如小编所在深圳市福田区,凡是符合购买新车申报条件的消费者,最高能获得1.5万元的现金补贴。而经过小编走访福田区各家4S点后,发现还真有不少人冲着这个补贴来买车的,这说明这个政策确实起到了“刺激”消费的作用。
而伴随着上海逐步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上海汽车产业也按下重启键,再加上近期多部门提振刺激汽车制造的政策下,车企也有望跳出阴霾,再次回到欣欣向荣的市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