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财经类汽车媒体主编谈:汽车业稳链保供迫在眉睫 新能源市场仍令人期待

时间:2022-4-24 11:17: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杨小林坦言,“上海疫情引发的长三角地区物流中断造成的影响已扩展至全国,政府需要加大保障物流供应和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的力度。”裴达军也认为,“汽车产业布局分散,并不会因此全面停产,但解决疫情封城、物流中断造成的零部件断供问题确实迫在眉睫。”王国信表示,“真正意义上的零部件短缺以及停工造成的影响,需要半个月后才能完全体现,且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的防控形势。”

    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否达到500万辆的预计规模,杨小林直言“除市场需求外,将更多取决于生产端零部件是否充足,物流是否畅通。”王国信则表示,“如果下半年出现类似2020年的报复性消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甚至有可能超出预期。”

    近日,受疫情影响导致停产的多地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纷纷尝试进入复工复产节奏。

    4月16日,中国一汽在长春的五个主机厂全部复工;同日,上海市经信委也公布了第一批重点复工企业“白名单”,666家企业中与汽车产业相关的超200家,既包括上汽集团、特斯拉等整车厂,也包括华域汽车、维宁尔、采埃孚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其中,上汽集团于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19日下线首辆汽车。19日,特斯拉也宣布正式复工复产,约8000名员工在工厂参与闭环生产;但特斯拉也表示,目前零部件库存仅供一周生产,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正积极推动100多家供应商复工复产。

    确实,当下车企重启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赖自身的库存,幸运的是“有些企业存货较多,尤其是经历过2020年上半年供应链断裂危机后,很多企业都提高了存货储备”,明镜pro&飞灵汽车总编辑王国信表示,“但也正因如此,真正意义上的零部件短缺以及停工造成的影响,需要半个月后才能完全体现,且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的防控形势。”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供应链稳定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汽车产业链条长,且零部件供应商分布全国各地。3月-4月,吉林、河北、上海、江苏等地的疫情阻断了部分汽车零部件的物流运输,这对整车厂而言影响深刻,正如蔚来汽车CEO李斌所言,“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

    车壹传媒联合创始人兼总编辑杨小林坦言:“上海疫情引发的长三角地区物流中断造成的影响已扩展至全国,政府需要加大保障物流供应和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的力度。”此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以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曾表示,若上海及周边供应链企业无法动态复工复产,全国所有的整车厂都将面临停产的困境。

    当然,现实虽然严峻,但不会如此糟糕。《车市裴聊&兵车行》总编辑裴达军认为:“汽车产业布局分散,并不会因此全面停产,但解决疫情封城、物流中断造成的零部件断供问题确实迫在眉睫。这也是近期汽车涨价的原因之一。”

    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稳链保供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政府与企业面前的一大难关,国务院对此已多次召开会议确保疫情下货运畅通。在4月18日召开的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部署了十项重要举措,包括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的闭环管理,建立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等,要求实现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

    在此前上海经信委发布的《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中,也提出五方面21条措施,强调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此外,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还协同成立了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借此推动省际重要生产物资进站流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物资跨区域互联。

    相信在政策与企业的多方合力下,上海市可以尽早摆脱疫情阴霾,毕竟作为全国GDP排名第一的城市,上海市的动向可谓“牵一发动全身”。以汽车产业为例,2021年上海市在全国汽车总产量中占比约10%,仅次于广东的12%(国家统计局数据);在新能源车细分领域该比例更是接近18%(中汽协及上海市经信委数据),可见上海市产能的稳固,对国家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而言意义重大。

    聚焦新能源市场,中汽协此前表示,从一季度情况看,全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预计将达500万辆规模,但在多地车企身陷停产风波后,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令人担忧。对此,杨小林直言“并不乐观”,“除市场需求外,(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更多取决于生产端零部件是否充足,物流是否畅通。”

    相比之下,裴达军则持乐观态度,对500万辆的目标抱有信心:“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仍处上升趋势,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为19.3%,比2021年全年高出5.9个百分点。”

    “如果下半年出现类似2020年的报复性消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甚至有可能超出预期。”王国信表示。(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梦宇)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 跌幅明显!8月第2周新能源SUV销量榜出炉

    跌幅明显!8月第2周新能源SUV销量榜出炉

    2025年8月16日
     【8月第2周新能源SUV终端销量排名分析】上周,国内新能源SUV市场整体呈现下滑态势。数据显示,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销量前…
  •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星愿稳居榜首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星愿稳居榜首

    2025年8月15日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终端销量排行榜】8月份是国内车市传统销售淡季,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新能源轿车市场整体遇冷,销量…
  • 8月第2周新能源汽车品牌终端销量排行榜

    2025年8月14日
     【8月第2周新能源汽车品牌终端销量排名分析】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遇冷,销量前五十的品牌合计终端销量…
  • 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 问界M8第二

    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 问界M8第二

    2025年8月13日
     【2025年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步入传统销售淡季,新能源SUV市场也未能幸免。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国内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