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做新能源的技术,但是为了抢占市场,也使劲往里挤,希望可以分得一杯羹。”张志勇表示。
而宣称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车企“噱头”成分居多,长城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廖瀚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除比亚迪拥有能力自主生 产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外,其他车企都是通过采购的方式进行组装。不过,也有“财大气粗”的如北汽集团,通过资本合作的方式与普莱得电池、大洋电机等公司共同成立子公司,使其成为自己的电池供应商。
此外,一位不愿具名的广汽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就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电池、电芯、电控来说,除比亚迪外,其他企业的大多是采用国产电池,进口电芯。“有的是通过收购国外公司获得电芯的技术,有的是在国内新成立的子公司。”
而就电池而言,车企所走的路线也各不相同。例如,特斯拉也是从采购松下电器的18650型电池(三元材料),进而推进到与松下合资开办超级电池工厂;在 国内,与特斯拉对标的自主品牌比亚迪由于从电池厂商起家,其自有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就相对成熟;而另一家老牌新能源车企北汽新能源也是通过收购、兼并等方 式,采用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电池双管齐下的模式。
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目前生产电池成本高,也是导致用户群体相对小众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开发成本高,而销量并不好,广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传 祺也是在赔本赚吆喝。”不过,他也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还处于技术积累阶段,如果能自主研发解决电池成本的问题,那么销量应该不成问题。
而林程则认为,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车企的主观能动性,车企应该从战略高度和企业的发展方向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目前国家尚有补贴,所以对于车企来 说,只要能卖出去都能盈利。现在的主要问题还是某些车企领导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投资新能源就可以迎合国家意识,同时还能拿到补贴,一举两得。事实上,这 与国家的初衷完全相左。”
然而,无论是“随大流”,还是为了融资过冬,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已经引起龙头企业的重视,毕竟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