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4月我国轿车销售同增长为-2.7%,1~4月同比增长为-7.8%。这是继去年全年轿车增长出现-5.6%的首度衰退后的继续,而且有衰退加深的迹象。今年市场走势是2014年以来最弱的一年,造成如此走势的原因,一是宏观经济调整,造成消费低迷;二是乘用车消费结构调整,一些消费需求转向了SUV;三是限行限购政策导致低价车销量持续下降,低端消费快速萎缩拖累轿车市场增长。
根据北京正则大成汽车信息咨询中心的分析显示,今年4月正则轿车市场价格指数为104,创造了本月价格指数的历史新高。同时,4月的正则轿车市场规模指数为1514.4,虽然好于去年,但不及前年同月情况。同时前4个月的累积价格指数攀至104.6,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累积市场规模指数降至1331.6,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市场销售平均价上升,市场规模下降,意味着低端市场萎缩,导致相对高端车的消费占比增大。这种结果经常会出现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年代,这与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不无关系,与一线市场限行限购政策已有直接的相关性。
鼓励小排量的消费政策失败
从消费结构看,低价车(10万元及以下)市场处于持续萎缩状态,中价车(11万~20万元)市场处于稳定增长状态,高价车(20万元以上)市场与去年持平。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去年中央政府出台的鼓励小排量车的消费政策,并没有对市场的大势产生影响,只是对年终销库存产生了一些效果。
今年前4个月10万元及以下市场出现下降,市场占比结束了2013年以前的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占比49.1%下降为2014年的44.4%,继而持续下降,到目前已经下降到39.5%,还不及2004年的水平。在低端市场中,下降最快的是6万元以下市场,占比从2011年的21.5%下降至现在的8.6%,销售额下降至凄惨的3.3%。在低端市场中,销量下降最快的是A00和A0级轿车,前4个月累积销量过万的都成了好样的,累积销量超过3万辆的只有三个产品,更多的产品销量只有三位数字,甚至报零。7万~10万元市场也处于下跌状态,虽然跌得不是太惨占比达到了30.9%,但销售额仅占19.1%。应该说,低价车市场进入了萎缩的趋势。
其实,通常的结构性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绝对值的下降。如今6万元以下轿车市场就出现了这种可怕的情况——不仅销量比重下降,而且销量绝对值也下降,更有甚者,下降的速度在加快。可见,救市政策并没有改变小排量汽车销量下降的趋势。
究其原因,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决定于兜里有多少钱,以及对未来预期的判断。鼓励小排量消费的政策,只能给那些本已准备买车的消费者带来一些实惠,而对于那些不敢消费的人群而言,政策再好也 不敢消费。另外,从小排量车市场持续萎靡可以看出,其走势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另外,一些地方的限行、限购政策使得车牌成为稀缺资源,消费者买车出现了“一次到位”的消费心理,导致市场的畸形化发展。
白领消费几无影响
中价车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销量占比从2013年的35.9%持续增长,直至现在的43.2%。这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1万~17万元市场,这里集中了A级车和自主品牌的B级车。其中11万~13万元市场,从2013年的占比20.6%,稳步上升至现在的24%;14万~17万元市场,从2011年的占比10.5%,稳步上升至现在的15.8%。而18万~20万元市场连续8年占比都不足4%,今年为3.4%,处于相对正常状态。
高价车市场占比17.3%,仅比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可视为与去年持平,同时仍处于2013年以来的持续增长状态。这其中,21万~25万元市场比去年占比略有下降,26万元及以上市场处于增长状态。
中价车的市场绝大部分是靠白领支撑着,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坚持消费。这表明,他们的收入相对稳定,对未来的预期还不错。因此,中价车市场呈现出销量和销量比重同增的态势。
从高价车销量走势看,其下降和我国反腐有着明显的联系。或者说,由于反腐导致一些原本由政府非正常消费支撑的市场坍塌了。与此同时,金领消费层的消费虽然未受经济波动影响,但他们的人数有限。因此,高价车市场出现了销量占比持平,但销量持续下滑走势。
综观不同价格段的占比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轿车市场的结构呈现出经济景气欠佳时的典型特征,即以白领消费支撑的中高端市场,消费几乎不受经济影响,而蓝领消费的低端市场受到影响明显。当然,有一部分低端轿车市场的消费转移到SUV市场,这也是造成结构变化的原因之一。在这种经济大势面前,一点点补贴难以拉动消费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