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躁动
就在江淮着手对现有营销体系动“大手术”时,江淮汽车灵魂人物左延安的离开让江淮的这一调整蒙上了阴影。
“我1978年到这个企业(指江淮),1990年开始做厂长,(一直)到现在。我要感恩这个时代。”10月11日,以江淮汽车董事长身份出席成都论坛的左延安的致辞更像临别感言。
在此之前,业内有消息传出,时年62岁的左延安将于近期退休。这一消息虽未得到江淮方面的官方确认,但已传遍了江淮汽车内部。
自21年前执掌江淮后,左延安为江淮制定了“品质优先规模”的发展方针,主观上为江淮塑造了正确的发展路线。但这一路线随着江淮的发展而在江淮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因为销售不佳,被有些人误解为是因为没有重视规模的原因。”上述接近江淮的人士称。
关于左延安的继任者,有消息称,将是江淮汽车现任总经理安进,而营销公司多个职位也将随之调整。“这或许是江淮事业部制推迟出台的主要原因。”有分析人士表示。
江淮汽车的变局已基本确定,而表现活跃的安进似乎给人更多的猜想。左延安曾这样陈述江淮的发展方向:“要从传统只能获取制造利润,向同时获取技术利润和品牌利润来转型。”其行事一向稳健、低调。而安进与左延安性格迥异,此前安曾表示:“德国有奔驰,中国有江淮”、“恨不得今年就将销量做到100万辆。”
不过,江淮汽车未来的走向并非只有由其内部决定。两年前原定再干五年的左延安提前离开,让变局中的江淮走向何方更加扑朔迷离。或许已经提了10年的“大安汽”会再次摆上安徽省相关部门的案头。
“大安汽”推进大事记
1999
安徽省政府拟定了省内汽车工业重组方案,准备成立安徽机械汽车控股公司,把奇瑞、江淮和安凯三家企业纳入其中。
2003
江淮汽车集团收购安徽安凯集团持有的安凯客车6214万股国家股,揭开了江淮汽车整合安凯汽车的序幕。
2004
安徽省政府力促奇瑞上市。
2005
再度传出奇瑞和江淮将“联姻”的消息,但双方均未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2006
江淮和奇瑞重组再次被提上日程。根据当时的计划,江淮把部分股份折价转让给奇瑞,江淮轿车项目获准使用奇瑞的汽车目录。与此同时,江淮将获得奇瑞汽车部分股份,同时成为奇瑞汽车上市的发起人之一。
2007.2
江淮轿车项目获批,与奇瑞的合并方案由此搁浅。
2008.7
安徽省汽车工业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省委常委詹夏来担任组长。这被外界视为促进江淮和奇瑞重组的催化剂。
2009.3
国家相关部委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奇瑞被确定为“四小集团”之一,鼓励其实施区域内兼并重组。
2009.5
安徽省公布《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力推奇瑞、江汽、华菱、昌河、扬子、全柴等汽车企业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联合重组,力争形成一个产能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
2011.9
江淮汽车内部传出消息:董事长左延安将于近期正式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