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把脉汽车“大国病”:强市场弱研发

时间:2010-9-6 10:21:5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近日发布的国际整车企业研发投入1000强排名(根据2008财年数子计算得出,2009财年尚未公布)中,中国仅有东风汽车一家入围,在20家整车企业中排名第19位,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2.1%。

    数据本身并不重要,但透过数据凸显出来的中国车企研发差距,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中国汽车业的真实一面,以及与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这一称号之间的巨大鸿沟。没有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中国汽车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中国车企在研发上的缺失,也被业界看作长期追求“短、平、快”发展路线——重合资轻创新而结出的一个“恶果”。

    以市场换技术,养成惰性   

    全球汽车巨头的研发投入一般占其销售收入4%~5%,但中国车企普遍不到3%。 

    根据2009年财报数据,东风集团的研发投入为20.87亿,占销售收入2.3%。上海汽车研发投入为12.87亿元,占销售收入0.9%。江淮汽车研发投入为3.18亿元,占销售收入1.6%。长安汽车的研发投入为1.89亿元,占销售收入0.7%。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中国车企研发投入占比低与“市场换技术”的惰性有一定关系。我国汽车业是在合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合资事业体中,外方负责车型导入,各大汽车集团采取合资途径,背靠车市的大规模爆发式增长态势,几乎不需要任何研发投入,就能获得高额利润。

    科尔尼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孙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沿着汽车产业链来看,通过“市场换技术”获得的能力更多集中在下游,如采购、制造、营销,在研发方面没有获得预想成果,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各大汽车集团因合资而轻易获得新车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毕竟自主研发一款新车,不仅要有几亿乃至十几亿元的投入,且要面对失败危险,风险极大。

    在我国汽车市场壮大过程中,规模至上成为各大汽车集团的主导思想,并和地方政府发展汽车产业的冲动结合在一起,热衷于跑马圈地、扩大产能,而不是将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发放在首位。

    虽然现在发展自主品牌已成为各大汽车集团的共识,但通过合资快速复制仍是首选的发展路线。一个小众的斯巴鲁就能引来众多车企垂涎,足以表明以“市场换技术”的惰性根深蒂固。

    有开发,无研发

 中国汽车业只有“开发”,没有“研发”,这也是车企研发投入占比少的另一重要原因。

    贾新光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车企没有整车研发能力,目前只能在别人的技术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在合资企业夹缝中生存的奇瑞、比亚迪、吉利等国内自主品牌,从出生之日起就备受压力,都是从模仿起家,走逆向开发的产品路线。近年来,实力增强的奇瑞、吉利等都在自主开发新产品,但大多是委托国外设计公司帮助开发新车型。

 在以“市场换技术”中获益最大的汽车集团发展自主品牌的起点虽然相对较高,但大部分是在别人的技术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上海汽车的荣威系列就是以罗孚平台为基础开发而来。一汽的奔腾B50则是借鉴了马自达6的平台。刚下线的广汽传祺,则是在阿尔法·罗密欧166平台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北汽即将推出的自主品牌车,将以收购获得的萨博平台为基础进行开发。

 孙健认为,跨国汽车巨头往往在前瞻性技术以及基础领域投入重金,国内车企在基础研发上则几乎不花钱,主要是应用性开发。应用性开发主要是人力成本和一次性设备投资,这些费用并不高。同时,跨国汽车巨头一般奉行“研制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淘汰一代”的滚动式研发模式,以5年左右为一个产品生命周期,滚动发展,这样就必须保证在研发上有足够投入。而我国车企的“短、平、快”式应用性开发,过于急功近利,这对尽快拿出新车型来说有好处,但对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没太大帮助。

    我国车企要真正形成独立研发能力,必须有2~3代以上持续的产品研发检验。孙健称,研发上没有足够投入,将导致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只能在低端市场拼价格。这也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的劣势所在。

 汽车业已发展了100多年,虽有共通的成熟技术,但知名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点,像沃尔沃的安全技术、宝马的发动机技术等,已成为企业立足之本。如果中国车企在研发投入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再在各个领域均衡用力,就更难以做强,应该充分集成、整合全球技术资源,对已经成熟的基础技术以消化为主,将重点放在前瞻性技术开发上。

    目前一些中国企业认识到了研发的重要性,福田汽车9月3日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资500万欧元(约4260万元人民币)成立福田德国汽车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电池、电子控制系统等的研发。

    6月28日,位于英国诺丁汉科技园区的长安汽车英国研发中心正式成立,这是继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研发中心之外,长安在海外的第三个研发中心。

    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汽车企业显然意识到,要想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必须在研发创新领域实现赶超,而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 7月汽车市场小幅回落 8月或将继续走弱

    2010年8月5日
    近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外公布了7月份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汽车产量完成123.8万辆,环比降低4.3%,同比增长12.9%;销量完成 105.6…
  • 武汉市场下滑接近30% 未来两月车市还将降价

    2010年6月29日
    随着江城气温的逐渐升高,车市却在高温下连连下挫。记者在走访车市时发现,刚搬迁的武汉新竹叶山汽车市场在多重压力下,市场销量下滑接近30%。与此同时,两…
  • “倒油”游戏:成品油市场也奉行买涨不买跌

    2010年6月28日
    眼看着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将来临,成品油价是涨还是跌?上海某石油贸易商周泈(化名)感叹道:“最近的市场变幻莫测。”  …
  • 速腾5月市场表情:外表平和内心澎湃

    2010年6月23日
    近日,小编从顺德世锦一汽大众4S店了解到,一汽大众速腾5月销量再次破万,1-5月累计销量突破5万辆。一汽-大众5月成绩单上,速腾表现可圈可点,因为该业绩的…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 4月轿车销量排行榜 中大型车零售销量排名

    4月轿车销量排行榜 中大型车零售销量排名

    2025年5月15日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5年4月国内中大型轿车市场零售销量榜单正式出炉!新能源车型以压倒性优势占据主导,在销量超过2千辆的十二款中大型车中,新…
  • 5月第2周汽车销量榜 新能源品牌终端排名

    5月第2周汽车销量榜 新能源品牌终端排名

    2025年5月14日
     【2025年5月第2周新能源品牌终端销量榜】近日,基于新车上险量的5月第2周(5月5日至11日,2025年第19周)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终端销量榜揭晓。榜单显…
  • 4月轿车销量排行榜 中型车零售销量排名

    4月轿车销量排行榜 中型车零售销量排名

    2025年5月14日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5年4月国内中型轿车零售销量排名正式出炉。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细分市场中,共有8款中型车零售销量超过1万辆,各车型表现可谓几…
  • 4月轿车销量排行榜 紧凑型车零售销量排名

    4月轿车销量排行榜 紧凑型车零售销量排名

    2025年5月14日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2025年4月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零售销量榜单正式出炉!从整体表现来看,市场格局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一方面,以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