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已到收官时刻,这一年有许多值得回味与总结之处。作为中国加入WTO承诺兑现的最后期限,2006年宣告了五年保护期的结束。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略的进口车市场,一年来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今后的发展走势又会怎样?多年从事进口汽车业务的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对2006年我国进口汽车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进口车市场的现状,更好把握中国汽车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
进口汽车市场呈现五大特点
2006年是中国加入WTO五年保护期的最后一年,进口汽车市场呈现出五大特点。
特点一:在政府的有效调控下,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平稳度过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期,五年来没有出现进口车大规模进入国内、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的现象,同时国产车已经形成有效替代。
特点二:随着进口车政策逐步到位,政府对进口汽车的管理逐步从直接管理转向以引导、规范为主的间接管理,进口汽车市场将进入比较平稳的发展阶段。
特点三:虽然汽车消费税和关税的调整给进口汽车市场带来了价格和结构的波动,但总体来说,2006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是在平稳中成长,进口车与国产车“品种互补,错位经营”的格局进一步深化。
特点四:跨国汽车公司直接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并将逐步主导进口车市场,但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独有的一些特点因素,进入初期在能力尚未形成前仍将借助一些专业进口商和强势经销商的力量,在经营模式上也仍然需要摸索与创新。
特点五:在国产车、进口车同步增长的同时,中国汽车出口保持了更为快速的增长,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快速融入世界汽车产业链。
进口汽车市场在平稳中增长 高档化差异化个性化特征突出
2006年,进口车市场与中国汽车市场总体保持同步增长,进口总量仍然是国内汽车市场总需求量的3%左右。虽然国产车替代压力强大,但进口车市场目前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市场,与国产车形成错位经营的特点十分突出。
来自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共进口汽车18万辆,同比增长41%,已经超过2005年全年进口量,月均进口达到1.8万辆。其中,轿车进口85960辆,越野车进口69884辆,分别占机动小客车进口量的50.11%和40.74%(见图1)。
由于四季度已经进入车市旺季,预计月均进口量不会低于1.5万辆,全年进口量可能超过21万辆,相比去年的16.3万辆,增幅在29%左右,大体与国产车增长保持同步。
分析认为,2006年进口车同比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的拉动。
2005年,受配额取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大量进口贸易商退出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进口量过低,导致2005年全年进口总量基数较低。
受消费税及关税等政策调整影响,2006年进口汽车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进口月度分布出现两轮高峰,排量结构发生一定变化。
从价格变化方面看,4月1日消费税调整和1月1日、7月1日两次关税下调带来进口车成本变化,大排量进口车特别是越野车价格大幅上涨,因此,价格波动时间也主要集中在这两项政策调整前后。
为尽量降低消费税调整带来的成本增加压力,许多进口汽车厂商从2005年年底就加大了进口数量,特别是三四月,单月汽车进口量都超过了2万辆。此外,由于7月1日关税下调至25%,七八月的进口汽车数量也明显上升(见图2)。
从排量结构看,进口汽车仍然以大排量为主,但消费税的调整对大排量汽车消费也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
数据显示,1~10月,1.5L~2.5L轿车进口34442辆,是轿车进口的主要排量;3L以上排量轿车增长明显,达到25076辆,比去年同期增长88%;进口越野车主要为排量在2.5L以上的中高档越野车,3L以上的比例达到50%。而1~4月3L以上排量进口车的快速增长与消费税调整有关(见图3、图4)。
长期看,消费税政策将对大排量进口车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车型大排量比例将有所下降;品牌知名度相对偏低的车型进口结构将进一步向较小排量倾斜,并在差异化上与国产车形成竞争。
从进口国别看,进口轿车德国车一国独大,而日系车占据了进口越野车半壁江山。1~10月,德国轿车进口47220辆,高居轿车进口第一位,占轿车总进口量的55% ,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6个百分点;日本轿车进口14144辆,位居第二,占轿车总进口量的16%,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在汽油机轿车进口中,德国车占了1.5~3.0L排量的55%,占3.0L以上排量的60%,因而德国是高档轿车的主要进口国。
1~10月,汽油机越野车进口69122辆,柴油机越野车进口762辆。日本以31319辆排在越野车进口国第一位,占到越野车总进口量的45%;其次是韩国,占21%;美国位居第三。这三国的越野车进口量占到越野车总进口量的84%。不过,从进口结构上看,日、韩车主要集中于中低档及中高档越野车,美、德、英等国则是高档越野车的主要进口国。
从格局上看,进口车依然呈现高档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特征,主要集中在高档豪华轿车、高档豪华越野车、个性化汽车和各种特殊用途车,以及最新推出的各种款式新颖的中低档车等四类车型上,与国产车形成“品种互补,错位经营”。这主要缘于国产车竞争能力的提高、车型空当减少、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及国产车对进口车替代作用的加强。
未来进口汽车市场还将逐步细分,车型逐渐多样化,在高档化、个性化和差异化上对国产车形成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