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克莱斯勒就开始在中国投放吉普
大切诺基,出手不可谓不早。无奈其“先知后觉”,时间上的优势并没有给其带来丰厚的回报。五年后的今天,克莱斯勒似乎开始意识到自己步伐的缓慢,急需国产300C这样高端产品来重新树立其在中国的品牌地位。
凭借极具优势的售价(2.7L V6售价33.9万
元;3.5L V6售价38.5万元;5.7L V8售价49.9万元),克莱斯勒300C的国产上市无疑使得中国豪华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其是否能够搅动豪华车市场的实力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记得两年前宝马国产的消息传出的时候,国内媒体一片惊呼“狼来了”。但是两年后的今天,国人已经开始对其上市失去了一丝热情,克莱斯勒300C似乎缺少了宝马的那份影响力。
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虽然克莱斯勒作为一个公司进入中国最早,但是作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不很高。消费者对克莱斯勒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凯迪拉克来得高,拗口的中国汉语更让国人难以清晰的记住。
要想与诸如奥迪、宝马抢夺中国的豪华车市场,品牌将是克莱斯勒最大的软勒。
虽说克莱斯勒300C在国际上也是知名品牌,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是这些内涵并没有被国内的消费者接受,美国车的油耗到是深入人心。加上这次投放市场的车最小排量也是2.7,无疑更加加重了消费者的疑虑。
因此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形象传达给消费者应当是克莱斯勒300C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销售渠道使得克莱斯勒300C高贵不起来
在销售渠道方面,克莱斯勒300C将在沿用原来的北京吉普、三菱销售渠道基础上新招募新的销售店。
相比其他几大豪华品牌来说,克莱斯勒300C销售渠道并没有很大的改动,或者说基本上都没有改变。
虽然国内建设豪华展厅被视为资源浪费的行为,但为了彰显自己的品牌尊贵,国内豪华品牌均迫不及待的筹建独立的销售渠道,其中豪华品牌奥迪更是拥有成熟的近百家经销网络,而即便是不赚钱的凯迪拉克也不惜花巨资打造豪华展厅。
虽然我们并不鼓励肆意的打造豪华,但是国产前后的克莱斯勒300C在销售渠道方面并没有改变也给世人产生一种审美疲倦。
成本优势难以一时显现
虽说国产后的克莱斯勒300C在价格方面比进口的克莱斯勒300C降了不少,但是鉴于国家对进口汽车国产化门槛越来越高,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要想短期内形成市场规模效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成本方面,克莱斯勒300C不可能形成很好的规模效应。因此这也让自己在国内豪华车市场竞争优势显得更加不明显。
中外双方磨合得还不够
北京奔驰E280已经国产快一年了,但是其仍旧没有打破被奥迪盘踞的豪华车市场。归结原因,除了北京奔驰进入中国时间比较短外,中方和外方之间的矛盾纠纷一直是公开的秘密。到现在为止北京奔驰的经销网络还没有完全理清。这种矛盾似乎也在影响着克莱斯勒300C的上市进程。
在磨合方面,美国人(欧洲人)到应该学习一下韩国人,放下那份高傲的姿态,否则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在面对数亿的亏损资金上,美国人似乎更加输不起。
单一的市场营销模式
虽然克莱斯勒300C已经国产上市了也快一周了,但是从最近的市场表现来看,克莱斯勒300C给人还是一种不温不火的感觉。
或许这与其单一的市场营销模式不无关系,相比较奥迪的“QUATTRO杯
高尔夫”,“奥迪群英汇”,宝马的“驾驶体验”来说,克莱斯勒300C还缺少属于自己的营销标志。
即便是国产上市,其媒介的投放量也远远不及国产自主品牌荣御。所有这些,都让克莱斯勒300C的国产显得平淡无奇。
据了解,自国产以来,克莱斯勒300C的市场反应并没有想象中的热烈,基本上都能够确保一个月内提到现车(需要等一个月的原因并非是潜在客户的增多,而是现车供应比较少,一线城市到目前还未有现车抵达展厅)。或许这就是克莱斯勒300C实力的最好注解。
克莱斯勒300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