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通协会日前公布的经销商百强集团显示,营业收入达百亿元的经销商集团已经从2009年的11家增长到2013年的31家,500亿级集团数量从无达到4家。但是,经销商集团大而不强,利润率过低一直是行业无法突破的问题。
去年,国内主要的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利润基本在3%以下,比如中升汽车利润率为1.9%、庞大集团为0.33%、正通汽车为2.8%、永达汽车为2.2%。而截至2013年末,经销商的开销比例(包括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超过7%,比2012年末上涨1%。
利润偏低的原因在于汽车销售虽然会受到经济持续增长的提振,但经销商盈利结构与西方比仍不够成熟。新车销售收入仍为百强企业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经销商集团百强的新车销售收入占比86.7%。
“后市场必然是未来盈利重点。“国内一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而2013年经销商集团百强的售后服务业务利润占比50%,大于新车销售利润。眼下,包括庞大、广汇在内多家经销商集团,正谋求转型。
比如经销商老大广汇汽车正在大力推进汽车租赁业务和二手车业务,而庞大集团则积极打造“庞大优品“二手车服务品牌,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并与斯巴鲁和双龙等整车企业建立合资销售公司,展开深度合作。其它汽车经销商也在在维修保养、金融服务、租赁、二手车等后市场领域尝试多元化的业务拓展。
转型之困
根据公安部披露的数据,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37亿辆。而与此同时,去年车市的产销量双双超过2000万辆。庞大的市场保有量以及可观的增量使汽车后市场这块大蛋糕看起来很美,但要吃到嘴里可没那么容易。
在国内,主机厂不仅仅严格控制着整车销售渠道,同时垄断着原厂件、汽车配件的流通渠道,封锁维修知识,从而倒逼消费者只能到4S店进行维修和服务。以和谐为例,和谐能从维修豪华车维修中心这种模式上找到突破,基础就在于其掌握了大量豪华车品牌授权。
“维修没有厂家认证的话,4S店不认账,也拿不到原厂配件和技术。“和谐汽车一位高管告诉记者。这就是说,如果要让消费者来维修,首先必须建立4S店,拿到厂家的维修授权,如此才可以在一家店中设置多个品牌的维修服务,达到集约化。
否则,只能单独品牌的建立特约维修中心,或者是以价格吸引不在乎不在4S店保养后果的消费者——这个结果是,可能享受不到质保等服务。相对比的是在欧洲,2年内的新车主要在4S店进行保养。但随着车龄的增长,汽车选择独立维修店的比例不断增加。“无法建立真正的独立售后品牌。“上述高管表示。
2013年,和谐售后服务利润3.32亿元,比2012年增长82.9%,而2011年-2012年,该数字为43.8%和72.9%,增长率连续三年大幅提升。售后服务的毛利率亦由2012年的44.0%提高至2013年的45.9%。和谐内部人士预计,未来维修中心两大业务(维修和二手车)将成为和谐利润主要贡献业务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