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过去20多年间,上海大众没有哪一款车型可以加价销售。因此,途观在加价时就显得非常没有经验。“途观的加价部分要交现金,而且不提供发票。这些钱全都落入经销商的腰包,不仅有悖于商业道德,破坏市场秩序,而且涉嫌多项违法,必须严肃整顿。”
中国消协律师团邱宝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4S店这种加价行为,实际上是违反了价格法的相关规定,在商品明码标价之外又收取价款,或者是未标明的所谓的服务费用,这一项就是我们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第十一条第三项明令禁止的行为”。他说,加价提车行为涉及虚假宣传、逃税漏税等多种违法行为,也损害了汽车制造商和汽车经销商的品牌形象,是典型的“损人害己”行为。
无独有偶,今年4月,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辖区公安部门突击检查部分汽车市场存在的“加价提车”行为,这也是国内首次针对该行为采取的政府执法行动。罗湖市场监管分局稽查科科长李广斌表示,汽车经销商针对部分紧俏车型,利用消费者急于提车的心理加价销售或强制搭售等行为,涉嫌违反了《消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个法律法规规定。
业内人士分析,其一,如果经销商加价卖车,又不开具发票,或没有开到车款发票里,会导致车辆购置税没有如实收缴。其二,经销商加价部分车款存在偷税漏税的可能。另外,经销商如果以购买装饰、保险等形式加价销售,该行为属于强制搭售行为,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已明确禁止,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予以查处。其三,如果一个区域内各经销商在背后达成一致,形成价格联盟,统一加价销售,经销商则涉嫌价格垄断、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面对加价卖车这样的违法行为,国家执法部门却相互推诿,这也是加价行为在市场上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北京市工商局表示:“加价售车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这个事情需要向国家发改委物价部门进行咨询。”发改委价格监督部门则表示:“经销商的价格是放开的,我们不会进行干涉,只要消费者没有异议。”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只有选择“用脚投票”。据悉,购车者在追捧途观的同时,对其加价行为也纷纷表示不满。一些网友还专门成立了“途观反加价联盟”,该联盟通过论坛发帖、建立QQ群等方式,约定“加价不停止,我们不买车”。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以退订或不提车的方式,来对抗加价行为,对厂家来说,这是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