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张“商品车接收检查表”在网上热传。在这份检查表上,我们看到了关于汽车的66项检查内容,这些都是某汽车品牌经销商必须对每辆到店新车进行的检查项目。“66项检查”听上去挺唬人。不过,当一台新车从厂家发出到4S店后,“66项检查”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今天我们将揭秘这些“检查”,同时告诉大家,有些检查项目听上去挺专业,但普通车主同样用得上。
新车到店有上百个项目要检查,不只为确保质量还为激活功能
对新车进行到店检查,是每家4S店的“规范动作”。不过不同品牌对于检查项目的规定,却是五花八门。
北京现代和诚城北店的黄师傅告诉记者,他们品牌的到店检查项目有20多项。其中包括了机舱内部的油液检查;外部的灯光、油漆;车内的空调、音响、车窗;轮胎胎压等等方面。通常这种检查会由两名维修人员合作完成,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
同样是到店检查,可以是66项,也可以是20多项。Jeep辰通店的售后经理朱恒飞表示,其实检查项目的数量多少,并不与检查的仔细与否划等号。虽然每个品牌对于项目的分类不同,但是归结起来,还是离不开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外观、油液情况、各个部件的工况等等。检查项目多,很有可能是因为分得比较细。
不过,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子搭载了更为复杂的电子元件。这就让经销商们需要在这些传统的检查项目上进行升级了。
“像宝马,为了减少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蓄电池放电,有些功能在出厂时是不能用的。比如导航、空气悬架都有出厂设置,发动机、变速箱也有出厂设置,所以这些新车到店的时候,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都是被限制的。我们会先解除这种运输模式,让车子的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然后再进行功能检查。”骏宝行的李师傅透露,其实业内对这样的新车检查有一个专业术语:PDI。它的作用不光是对到店新车的质量进行把关,还要将一些原本“沉睡”着的功能激活。
先激活再检查,这样的一套PDI流程有近百个项目,需要两名维修人员配合工作1个多小时才能完成。
不过,大部分时候,这些检查不会有太大收获,一些不痛不痒的小问题比较常见。比如底盘上的一些水渍、油渍没有擦干净;比如螺丝、卡扣没有拧好;比如一些密封件没安装到位。
对于发现的问题,往往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在物流过程中出现的油漆刮伤,通常会由物流公司进行赔偿,4S店自行修复。在接下来的销售过程中,这些被修复的车子会作为特价车进行一定的优惠。另一种则是出厂时的一些零件损坏,比如车灯破损,这种问题由厂家负责,在4S店维修后对车子的销售不产生任何影响。
除了刚刚到店时的检查,4S店在把新车交给顾客时,还会对车子进行一次售前检查,检查内容和之前的差不多。如果一台新车入库几个月后还没卖出去,4S店还有可能在此期间检查它的电瓶电量、轮胎胎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