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设计5
车窗防夹技术
代表车型:多数车型驾驶座车窗均有此项功能,但四门车窗均带有防夹功能的较少
行车途中,有时车主在关车窗时,叛逆的孩子难免就会伸手“阻挠”,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孩子被夹伤的小事故。所以有的家长才会考虑把孩子放在前排副驾驶座,在视力可及的范围照看孩子,但是似乎关爱也难全面兼顾。后排的孩子还会趴在车窗上,隐患不小。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平均有超过40名儿童被电动车窗夹住窒息而死。
车窗防夹技术作为较早开发的儿童安全保护技术已普遍应用到各档次车型中,但这项技术经常只被应用在前排车窗上,却忽略了儿童常乘坐的后排。目前不少新车已将安全进行到底了,全系全车标配普及该技术。
据了解,车窗防夹技术是通过“触觉”和“视觉”来实现的。当电动车窗感触到有异物在玻璃上,会自动停止玻璃上升工作。其中的一套光学控制系统,会监测有无异物在电动车窗移动范围内,会控制玻璃移动,无需异物接触到玻璃。由于这种装置小巧、装嵌隐蔽、技术先进,所以被称之为“智能无接触防夹玻璃”。
儿童安全设计6
儿童增高坐垫
代表车型:多数车型可选配
儿童乘车最大的误区就是使用成人安全带,因为如果绑得太紧,在车祸时会有机会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脸颊的压伤;如果绑得太松,发生车辆碰撞,儿童又可能会从安全带和坐椅之间的空当飞出去。而增高坐垫可以使得儿童骨盆处得到绑定,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儿童增高坐垫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成人安全带的保护作用而开发的。儿童增高坐垫是配合儿童安全坐椅使用的。沃尔沃的调查显示,当儿童在3-4岁时,面朝后的乘车方式对儿童来说是最安全的。此后,儿童的颈部更加强壮,可面朝前乘车,使用标准成人安全带并配以安全带定位增高坐垫。增高坐垫使安全腰带从骨盆处绑定,从最低处贴大腿而过,不会到达腹部软组织以上。拉紧安全带并尽可能使其贴近身体,安全肩带斜对角贴胸部而过。安全肩带贴颈部而过不影响安全效果,如果安全带夹在手臂下或从背后穿过,则在事故发生时起不到保护作用。
儿童安全设计7
儿童头部保护气垫
代表车型:雷诺汽车
有研究表明,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儿童身体可以受到安全带的保护,但头部会向前移动使压力集中到颈部。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伤害,具体取决于碰撞时的严重程度和儿童体形的大小。
这就需要一个儿童头部固定装置,以使儿童头部和颈部在发生碰撞时受到的伤害最小。雷诺开发了一款名为“Sleep Safe”的儿童头部保护气垫。这个气垫一端可以在儿童安全坐椅的头枕处固定,一端则将儿童颈部包裹起来。该设计构想来源于一级方程式赛车使用的汉斯技术。它能很好缓解在撞击中给颈部带来的压力,接触身体的海绵垫还可平衡车在行驶中的摇摆感。当儿童在车中熟睡时,他们的身体很容易从安全带中滑出来,“Sleep Safe”可将儿童的头部托起,使他们即使睡着也不会失去保护。
儿童安全设计8
安全带气囊
代表车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后排乘坐者并不像前排乘客一样有正面气囊保护,在发生撞击时,可能因为巨大的惯性造成严重的伤害。
安全带气囊是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安全带,在碰撞时安全带中的气囊会膨胀,与普通的气囊工作原理类似,可以避免安全带在事故中对人体的二次伤害。具有气囊的安全带的独特之处在于,气囊内置于安全带从带扣到乘客肩膀的位置,一旦发生碰撞,汽车就会发出信号释放气囊。内置气囊的安全带比普通安全带更宽,有助于分散使用者在撞车时胸部所受到的冲击力,还能支撑头部和颈部,减少使用者受伤的可能性。而且,安全带气囊释放过程更为柔和,对儿童与老年人的保护更为明显。
儿童安全设计9
防入睡倒向侧面的坐椅
代表车型:上海大众新帕萨特可选配
长途的汽车旅行中,小孩子在途中会特别嗜睡。身体或者头部会倒向侧面睡,一旦紧急刹车,或出现意外状况时,或将出现受伤的危险。
这种全新设计的儿童坐椅安装简单,利于放倒折叠。新坐椅侧面保护功能更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可以侧向调整,易于在侧面撞击中保护儿童的身体;特别设计的头部保护对朝向儿童头部和颈部的撞击起了最大的缓冲作用。这样的坐椅也可以有效防止儿童在车内入睡时身体倒向侧面而可能产生的危险。
大众还有一项值得一提的新设计是智能调节坐椅:在撞击中,这种坐椅后部会在一秒内下沉,靠垫后仰以缓冲正面撞击带来的伤害。这一设施对头部撞击尤其具有保护优势。
儿童安全设计10
行李箱自救锁
代表车型:上海大众新帕萨特
贪玩也是孩子的天性,到哪里他们都能挖掘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汽车内他们也不例外。有时,他们会趁着家人不注意,躲进小车,把自己困锁在车里。
据了解,全新一代帕萨特巧妙地在行李箱内侧设置了自救锁,从行李箱内部也可自行解锁打开。防止孩童在玩耍时无意间将自己锁闭其中,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这些车子的安全设计也适合您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