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节节高升,加上大排量汽车购置税的增加,很多人都说现在不是一个买车的好时机。大排量车尤其是进口车,原本价格高,喝油猛,加上购置税的大幅度提升,确实让人望“洋”兴叹。而众多的国产车尽管价格便宜,量也足,但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和性能日益增长的要求,让人觉得审美疲劳。
就在这车市的低潮期,有那么一些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们拥有进口车的傲人身份、一流的性能和富有个性的亮丽外观,而更主要的是它们的价格大多也仅相当于国产的中高级车,多数消费者都能承受得起。它们就是在国外倍受推崇的两厢中级车,既实用又具有较高的性能,由于是进口车的关系,抢镜率更是极高。强劲的动力不依靠大排量,燃油经济性同样了得。不要抱怨燃油涨价,不要抱怨承受不起购置税涨价,你只是需要一辆这样的车。
欧宝雅特
让人心动的优雅浪漫
欧宝雅特是动感和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这种风格在同类车中可谓独树一帜,刚毅、精悍的外观散发着纯粹的小钢炮魅力。充满力量感的V形前脸、刚直的腰线以及强壮的C柱都预示着德系两厢车的发展方向。
小改款的欧宝雅特对外观没有进行太多的改变,深且高的车身腰线设计、楔型化及明显向外扩张的轮拱设计得到很好的保留。设计师通过对前保险杠的锐利化修饰,并对前进气格栅的边框和横条都使用了镀铬装饰,使得整个前脸显得更为立体,并刻画出鲜明的V字面貌。另外,HID氙气带主动转向头灯组造型也进行重新调整,底色由深黑改成晶亮,更具科技色彩,而在车尾部分则以3D的手法,凸显出车身线条。
质感是造车水准的最高体现,只有颜色搭配、做工、材料以及空间编排都达到了某种境界时,车厢才能给人以高质感的印象,雅特做到了这一点。稍有遗憾的是,和对手相比,1.8升发动机和4速自动变速器的组合似乎弱了一点,但敏锐的转向、兼顾舒适性的运动型悬挂弥补了动力的不足。完善的安全装备也能让更多的车主感受人车合一的乐趣。
除了普通款雅特5门三厢轿车之外,更让人心动的是装备有全景天窗的雅特GTC。雅特GTC与普通款雅特的不同处,是从发动机罩一直延伸至B柱车顶的全景玻璃风挡,这使得车中的乘客可以感受到几乎与敞篷车无异的视野和采光,却又避免了敞篷车的诸多不便。当然,可能很多人会担心,没有了金属车顶的支撑,安全性能是否会有影响,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厚达6毫米的全景风挡玻璃硬度堪比钢铁,坚固的A柱、B柱,采用1毫米硬质钢材制造的风挡边框,以及稳固的车身结构,则使得雅特GTC拥有与钢制车顶相当的安全骨架。虽然在动力方面GTC依旧不突出,但全景天窗的独树一帜却为它赚足了眼球。
大众高尔夫GTI
欧洲小钢炮的标杆
大众高尔夫GTI已经不仅仅是一辆简单的运动掀背小车,而是广大车迷心目中的图腾,一个由钢铁和汽油构建起的神话。自诞生后的30多年来,高尔夫GTI始终被对手们模仿却从来没能被超越。它的魅力不在于昂贵的售价,也不在于花哨的装备,恰恰相反,数代高尔夫GTI一向以具有亲和力的价格和平实的技术装备著称,事实上这也正是它的魅力之一:平凡的价格,平凡的技术,却在大众不平凡的造车技艺下,化身为令人着魔的运动机器。
基于新一代高尔夫平台的GTI与它的前辈一样,具有一张与同代高尔夫相似度超过80%的外貌。但在行家们的眼中,轻描淡写中流露出的细节早已透露了身份:GTI的前隔栅承袭了一贯独特的黑红相间设计,体现着一股低调的激情。镶有红线的黑色水箱护罩、装有暗色前大灯外壳的钻石型镀铬的氙气大灯以及与散热隔栅融为一体的GTI徽章,显出GTI的独特设计和不凡气质。标准的17英寸铝合金轮毂,配有16英寸红色刹车卡钳的制动盘,黑色加宽的门槛板和黑色高光泽处理过的B柱,这些全部都传达着GTI的家族特征,也是普通高尔夫所不具备的。
GTI采用大众新一代配备涡轮增压器的2.0升燃油直喷发动机,该发动机超越100匹马力的升功率、以及在1800转/分到5000转/分间平坦如大堡礁般的280牛·米扭矩曲线,都如同教科书般完美;DSG双离合变速器同样是大众的一项创举:在如同自动挡般的使用界面下,却拥有超越手动变速器的动力传递效率以及几乎无间断的挡位切换速度,同样动力下,DSG能获得比手动变速器更理想的加速成绩和油耗水平;底盘方面,GTI基本沿用了5代高尔夫的大体结构,但请不要怀疑:采用了4代高尔夫后拖曳臂式非独立悬挂的旧款GTI尚能获得让人迷恋的动态性能,何况是5代高尔夫原本就非常出色的前后独立悬挂呢?
菲亚特博悦
亚平宁的狂野不羁
自从2007年面世,博悦在欧洲上市一年来当之无愧成为欧洲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成功车型———超额完成7万辆的销售目标并接受了超过12万辆的销售订单。在意大利,菲亚特博悦前不久又荣登最受欢迎的五门紧凑型轿车称号,在欧洲市场上真可谓风靡一时。
意大利出品的汽车,既能让人感受到丰厚的艺术底蕴,更能体现热力四射的南欧风情。博悦正具有这样的造型特征:舒展的车头、短促的车尾,加上刚劲而上扬的腰线,寥寥几笔就已勾勒出意大利人对中级两厢车的审美标准。当然这不是全部,博悦拥有比国内的同级车更加低矮的悬挂设置,加上17寸双色双5幅轮毂和喷红的刹车卡钳,卖相真不比GOLFGTI差。
要谈博悦的性能,就不能不提T-JET引擎。这台1.4升的引擎大概是国内销售的最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但不要小看科技的力量,涡轮增压不是为了弥补小排量的尴尬,而是有着更高的目标:110千瓦的最大功率,206牛·米的最大扭矩,与大众1.8T引擎平起平坐。博悦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为8.2秒,最高速度更有212公里/小时,动力性能将大多数同级车远远抛离,距离高性能小钢炮的标准也仅仅是一步之遥。中控台上的SPORT按钮可不是摆设,按下按钮,引擎便立刻进入高增压状态,输出扭矩也旋即增加到230牛·米。
你也不要把T-JET想象成粗暴的动力机器。事实上,日常驾驶中博悦给人的感觉非常温柔,车厢的隔音降噪出乎意料的好,引擎即使升上3000转/分也只是小声哼哼。博悦采用了6速手动变速器,齿轮比变得稠密,有经验的驾驶者可以让引擎总是处在最舒服的工作状态。但由于1挡齿轮比过大,起步时引擎转速上升很快,也容易让引擎进入断油保护状态,人们须得适应间隔更短的换挡频率。
博悦的悬挂调校也很讨人喜欢,它具有欧洲车的减振干净利索的特点,却也不会像一些性能车型般过于紧绷。小排量引擎成功地减轻了车头的重量,转向轻巧和稳定。在紧急变线测试中,博悦表现出这一级别车型中最佳的响应和稳定性。唯一的遗憾是博悦没有自动挡型号,这大概要让一些贪图省事的消费者打退堂鼓了。
同级车中的世袭贵族
宝马1系延续宝马家族新一代的设计风格。锐利的前大灯、夸张的腰线设计、丰富的车身曲面,车头和宝马3颇为相像。紧凑两厢造型赋予了1系新的观感,即使是停在那里,也显得很有活力。虽然有5个车门,但从侧面看更像一款双门轿跑车。它的前后悬都很短,车身高度比同级别的高尔夫低了5厘米。由于采用纵置发动机,长长的发动机盖在不影响驾驶员视线的前提下占到整个车长的1/3,发动机安装的位置很靠后,而且是后轮驱动,驾驶员就坐在中间的位置,这些因素加起来使得前后配重比能达到理想的50:50,看来对待这么一个小家伙宝马也没有丝毫的松懈。
宝马1系是后轮驱动,这在紧凑两厢车中绝无仅有。实际驾驶相比一些前轮驱动的高性能车,宝马1系的刹车更加稳定,而且转向灵活,弯道表现更精确,给人干净利索的感觉。1系的底盘极限极高,DSC动态稳定系统不会轻易介入,悬挂保持宝马一贯的特性:速度越快,越帖服,慢速下反而有些生硬。
宝马1系列没有单纯地追求性能化、赛车化,把车造得不近人情,而是将乐趣融入到汽车的每个细节中。1系提供的驾驶乐趣是全方位的,这一点和一辆真正的跑车一样,驾驶乐趣贯穿在整个驾驶过程中,而并非仅仅是高速行驶时。全黑的内饰、支撑性绝佳的前排座椅、清晰的圆形仪表、简约有序的各种操控按钮,1系车厢布置一切都是为驾驶而服务。也正因为如此,1系车内空间的实用性并不高,本来就紧凑的车内空间,由于传动轴占据了中央通道很大的空间,后排空间比较紧张。330升的行李厢空间也只能应付一般的日常使用,好在座椅靠背可以4/6折叠,空间能有效利用,而且行李厢地板很平坦。宝马1系列目前有两款引擎可选,120i的动力只是平平,不过高性能的130i价格却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松承受的。
两厢马自达3
高尔夫的日系强敌
作为马自达针对欧美市场的主力车型,马自达3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冲着大众高尔夫来的。作为后起之秀,自然要有拿得出手的独特实力,马自达3的文章主要做在车辆的操控性和动力性上,在国产的三厢马自达3上便已如此,原装进口的两厢马自达3更是将这一特色发扬光大。
两厢马自达3的体积似乎较人们的传统印象有了明显的放大。事实上,除了媲美中高级车的车身宽度和高度外,即使是车身长度,两厢马自达3也仅仅比三厢版马自达3短了10多厘米而已,其4415毫米的车身长度不仅比目前主流的数款两厢中级轿车都来得长,甚至超过了部分三厢中级轿车的水准。
两厢马自达3外形上的神来之笔当属那线条凹凸有致的尾部,相对于肌肉状突起的后轮拱,明显内收的车身上半部给人以异常敦实的感觉。虽然这并不符合时下家用车为追求尽量大的车厢空间,纷纷将车厢设计成为面包造型的潮流,但马自达3因此而带来的重心降低和运动化的外观,却是普通家用车难望项背的。
相对于国产三厢车型,两厢马自达3最大的改变出现在地板以下:为了强化车身刚性,厂家不仅在底盘上增加了数根支撑杆,并且在悬挂结构上进行了多处改进。全面强化的车身刚度和悬挂显著提升了两厢马自达3的动态性能,不仅悬挂的运动更显紧凑,整车的抓地力更强,同时坚固的车身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产版马自达3在不佳路况下细微但恼人的多余震动,具有更欧系风格的行驶质感。
在动力方面,两厢马自达3沿用了与国产车相同的2.0升以及1.6升引擎与手自一体变速器组合,动力区别不明显。倒是作为一款名副其实的小钢炮来说,没有引进手动版本的车型,对不少驾驶爱好者来说是个遗憾,毕竟4速手自一体变速器以现在的眼光看称不上先进。
斯巴鲁翼豹2.0
放下身段的性能高手
很多车迷只要听到“翼豹”二字,精神就会为之一振。确实,作为日系经典的性能车之一,翼豹早就在赛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当然它的民用版售价也不低。新一代翼豹更透过许多细部的修改与装饰,力求让整车的外观更具运动气息。这些外形改造工程包括,即使在入门版本上都配备以往只会在STI车型上出现的前后保险杆、蜂巢格状的大型进气坝;另外,配上圆形雾灯、镀铬的水箱护罩、晶钻头灯以及车尾大型的LED不规则菱形尾灯组、安放在掀背门顶部的定风尾翼等设计,让该车进一步迎合年轻人所喜爱的口味。当然,更重要的是,斯巴鲁终于推出了入门级的2.0升车型,在价格上不再将车迷们拒之千里。
新一代翼豹车厢仍维持原先颇具运动气息的设计,中控台面板的边缘采用金属银饰板,更加彰显科技感。坐在驾驶座上,首先看到的是海弯式的中控台配置,而其三幅式方向盘上也增设有定速与音响快捷键功能。新翼豹中控台设计简洁,各式按键简单容易操作,并没有什么多余的缀饰,显得一派硬汉作风。而试驾车所配置的运动座椅也颇令人赞赏,虽然是丝绒材质,但由于其采用了加大了尺码并向前延伸座垫,使腿部能获得更好的支撑性。
讲到动力输出,新一代翼豹用的是斯巴鲁的看家本领———2.0升的水平对卧式自然吸气引擎,该引擎在3200rpm时可输出最大扭矩196Nm,而110kW的最大功率输出则是出现在6400rpm。不过较为可惜的是,新一代翼豹的变速系统仍沿用了原先的四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在底盘调校方面,新翼豹是以强调运动性能为主,配合对称式全时四轮传动跟后轮防侧滑差速器,就算激烈操控起来底盘依然沉稳扎实。在普通道路行驶时,可以感受新翼豹的悬挂系统比上一代车型的路面舒适性提升不少,配合长短适中的减震筒行程,不仅有效吸收不平路面所带来的弹跳,方向盘路感回馈也颇为清晰,并且透过引擎室与车厢的隔音工程的强化,车厢内的宁静性表现比旧款有明显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