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导购专题 > 正文

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无从考证 好产品才是硬道理

时间:2006-3-3 12:2:29  来源:南方网
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无从考证 好产品才是硬道理

2006年3月3日 A20010>南方网

  从去年开始,国内车市开始出现新车未上市就开始接受预订的现象,今年年初,速腾君越、MAZDA3、思域等多款新车纷纷以此种方式进行市场推广,从市场反应来看,效果还不错,急煞了那些车不好卖的厂商。如果此事发生在前几年,可选择车型少,供应量不高,倒可以理解,但现在各方面都在呼吁警惕产能过剩、市场供过于求,“无价无车预订火热”的现象就不得不让销售不畅的企业认真反思一下了。

  仔细看一下实行这种营销方式的车型如速腾、MAZDA3、思域,加上去年的福克斯锐志,都是与国际市场同步的实力派车型。回想起曾任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的曾庆洪在回答记者广本成功的原因时,“有一个与国际同步的好产品”是第一要素。再看目前预订火热的这几款实力派车型,虽然绝大多数消费者还未曾与之谋面,但均出自有品牌号召力的合资大厂,各车型在国际市场的口碑也早已在国内声名广播。想让消费者掏腰包拿出真金白银来购买,那就得证明你的产品好才行。有些企业只拿一些靓丽的“空心”货来蒙蔽消费者,自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既吃下了销售不畅的苦果,又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每次面对各大企业的产销报表时,看到大量的产品每月产销只有几百、几十辆,甚至产量为零,投资不匪的生产线等同于空置,就不得不认可一些专家有关“产能过剩”的警告。也无怪乎记者在采访企业时,各企业对“产能过剩”的提法均持否定态度。产品供不应求的企业自然不认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企业也不承认产能过剩,因为一承认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投资失误。

  从这个层面来看,国内汽车产业到底有没有产能过剩,根本就无从找到正确的答案,但从各企业各车型的市场状况来看,虽然好产品未必好卖,但不好的产品一定不好卖是基本被车市证明了的。奉劝拿着“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空壳车型吆喝的厂商,别再埋怨消费者的不领情,把那份精力用于提高产品品质吧,因为好产品才是硬道理。(侯小军)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相关链接
  • 程远:导致汽车业产能过剩的主因是什么?

    2006年2月23日
    产能过剩的争论,因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的报告而一槌定音。  “产能过剩”,过去常常叫做“重复建设”,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与生俱来的顽疾,时起时伏…
  • 贾新光驳产能过剩:五年以后也未必过剩

    2006年2月6日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字再次将汽车业卷入“过热产业”的“黑名单”边缘。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汽车业产能已达800万辆,超过需求200万辆,在建产能220万辆,…
  • 谁会是过剩的牺牲品:饱和双刃考验车企

    2006年1月18日
    2005年,全国共产、销汽车570.7万辆和575.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5%和13.54%,增幅不大,但势头良好。  然而,良好势头背后却潜藏着隐患——产能过剩、…
  • 众厂家一季度忙于上新车 产能过剩值得警醒

    2006年1月9日
    产能过剩问题值得全行业警醒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一季度众多厂家将忙于“春耕”,30多款新车进入上市准备阶段。去年12月31日最新的发改委新车目录上…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