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是我国汽车业自主品牌大发展的5年。而华普,也在海派文化的熏陶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自主汽车品牌。9月1日,由中国汽车报社和上海市金山区政府组织的“海派自主品牌汽车成长之路”论坛在上海举办,对华普发展民族自主品牌的独特之路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肯定了华普的成就,并认为,自主品牌首先要植根于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和自主汽车品牌,要明确方向、找准定位,要用创新的思维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驶向了快车道,在成绩和辉煌的背后,也有很多忧虑和问题:国人忧虑中国汽车工业能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支柱产业?世人忧虑中国汽车工业能不能在国际化大潮的冲击过程中,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将如何走下去?“海派自主品牌汽车成长之路”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的。
5年前,华普在上海诞生。从诞生的那刻起,它就被冠以“海派汽车”的美誉。在上海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地方造汽车,当然有优势,但要在这里扛起海派自主品牌的大旗,并且是由白手起家的华普来扛,很多人并不看好。但华普硬是在5年的时间里,充分理解以“开放性、包容性和国际性”为特征的海派文化真谛,终于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自主品牌探索历程,并且开始在中国汽车工业的舞台上崭露头角。9月1日,华普海域305、海尚305两款中级车分别上市和下线,预示着上海华普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第一辆车下线,到最新以中级车身份进入市场的海域305上市,上海华普始终倡导铸造海派经典、享受海派生活的理念。业界专家认为,华普在品牌的塑造上是成功的。华普在提升自主品牌研发实力的过程中,也为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上海华普的经验告诉我们:自主品牌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的消费者需求出发;自主品牌要牢牢植根于中国文化;自主品牌要做精品;自主品牌要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和条件;自主品牌要在跟踪先进技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体系。这些成功经验同样应该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论坛举办的同一天,由上海华普与上海交大共同组建的汽车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董事长徐刚向记者表示: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体系下,按照华普的发展规划,2008年上海华普将推出首批商业化的混合动力轿车。
本报记者 王 璞
(编辑:李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