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同胞,自主品牌为他们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责任。”5月13日,恰在现场的本报记者看到了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送别赈灾车队时哽咽的泪水。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激起了全体中国人的爱心与凝聚力。与全社会一道,捐款捐物、扶助灾区也成为汽车企业的爱心接力赛。
这一次自主品牌跑在了前面。在第一时间,包括华晨、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在内的自主品牌车企慷慨捐出千万元以上的款物,成为抗震救灾中的车企明星。“沧海横流,方显自主品牌的英雄本色,值得尊敬。”在汶川地震这个残酷的放大镜下,自主品牌车企凸现出了作为民族企业的使命与责任感。
● 自主品牌爱心接力
5月12日下午3点,祁玉民被手机上四川7.8级地震的消息狠狠地震了一下。因为刚刚做完华晨企业的全盘人事调整,南下四川绵阳建厂的战略被他看得很重。8名企业的高管在他的敦促下,上午已经乘上了前往绵阳的飞机。
焦急的祁玉民顾不上安排手下联系这8名高管,亲自连续拨打绵阳项目的带头人、集团董事赵健的手机。在确定赵健一行8人平安无事后,电视上、网络中滚动播出的灾难报道,不断震动着祁玉民的神经。
当晚,华晨汽车总部大楼灯火通明,全体中高层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捐款、捐车等救灾事宜。华晨金杯救护车在国内首屈一指,很快生产部门接到通知,加班加点赶制20辆金杯救护车,得到的指示是:“最高配置,最好质量,最快时间。”
13日晚上8点,20辆救护车通过最后测试,全部下线。祁玉民严厉否决了宣传部门打算第二天召开发车仪式的提议,迅速召集40名优秀司机,由华晨汽车党委副书记秦力带队,在当晚9点连夜发车,要求司机两班倒日夜兼程。在车队驶出华晨工厂大门时,祁玉民还不清楚车应该捐给哪个部门,只说,“时间就是生命,车先走,边走边联系受捐单位。”
40小时后,20辆华晨金杯救护车和华晨绵阳工厂生产的40辆越野车,第一批到达灾区现场,完成捐赠。
迅速启动抗震救灾的自主品牌不止华晨一家。5月13日,长城汽车原本打算在这天举行发动机工厂投产、自主研发发动机下线的重要仪式。但当天清晨5点,正在准备相关事宜的长城汽车宣传部长商玉贵接到通知,取消原定的庆祝仪式和歌舞晚会,迅速筹措捐款、捐车事宜。
投产、下线仪式迅速改换成长城汽车发出抗震救灾倡议和捐赠车辆的发车现场。据悉,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不到一个小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紧急召开高层会议,决定“把抗震救灾放在第一位”。
面对国难,人同此心。另外两家自主品牌民营企业——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和吉利总裁李书福也在地震发生后度过了两个不眠之夜。14日,比亚迪、吉利分别捐出1000万元善款。两个并不富裕、正处发展阶段的自主品牌成为截至14日捐款金额最多的民营车企。
奇瑞汽车第一次捐款1200万元,并将原打算举办活动用的1万顶帐篷捐往灾区,22日下午再次捐款500万元为灾区建希望小学,至此,奇瑞捐助款物累计已达2100万元。
国内大汽车集团的捐赠也在不断刷新。一汽、上汽、广汽都紧急联合旗下企业以不同的形式捐款。其中,一汽集团捐款捐物总值累计达3770.23万元。很多出差在外的员工不能赶回单位,就委托家属把捐款送到公司;刚刚荣获一汽集团公司模范班组的解放公司发动机分公司曲轴车间轴套班,在得知灾情后,当即把1万元奖金捐献出来。年纪较高、卧病在床的退休老员工行动不便,就不忘找人代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