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检测机构 何时仍不明朗
此前,有业界专家认为,由于鉴定难等问题,中国实施汽车“三包”的环境条件尚不完全具备。而新版《意见征集稿》也仅仅是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可以组织建立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处理专家库;经争议双方同意,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机构可以选择专家参与调解工作。”“处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需要对产品质量问题或者严重质量安全性能故障进行检验和鉴定的,按照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有关规定执行。”并没有对此前争议颇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国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几乎全部为营利机构,根据《民法》中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规则,如果消费者提出车辆有质量问题,那么消费者首先要自己提出证据证明。但如果以商业检验,那么按照一般原则,检测费用应该由消费者承担。“在消费者与厂家之间发生的商业行为,国家不会承担相关的费用,在检测费交纳上就存在到底是谁来掏钱的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专家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而且,检测的费用可能会超出购买零部件修车的费用。“既要花钱,又费时间,最后可能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也就是大部分人嘴里说的‘缺乏可操作性’。”
除了检测方面的困难,在消费者眼里,在经过了十年的等待之后,“汽车三包”已经变得不那么让人激动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车主李女士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现在基本上已经不怎么关心到底什么时候会出台的问题了:“2004年刚买车那会听说汽车要出三包,我跟身边的朋友都很高兴,但一拖这么多年,基本上隔两年就会拿三包出来说一说,内容都是大同小异,仔细看一看其实很多东西都是务虚的,所以就不关心了。”记者在走访市场的时候了解到,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对于“汽车三包”的出台,与厂商目前的态度,都表示失望:“有时候修他们都不乐意,更别说退换了。”在姚家园某进口品牌4S店进行保养的车主邵先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就算是能退换,保险怎么算?需不需要再掏一次上牌费?如果这些问题不给解决,那就别提什么‘三包’了。”同时,很多消费者也表示,即使“三包”出台,在真的需要退换车的情况下,可能会在经销商与厂家之间遭遇“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