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车有几辆就行了,干嘛需要那么多同质化的车呢?”近日,雷军对新能源车市的同质化问题大声开麦。该说不说,前脚参观友商,后脚就泼冷水,也算是把流量玩儿明白了。
当前,新能源车市确实存在明显的同质化倾向。北京车展上模仿理想的零跑C16、跟风比亚迪的哪吒L无不显露出这一问题。但稍加思考却会发现,雷总的论断其实有些外行。
新能源车市的同质化,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新发展阶段的伴生性问题,是被动的卷,而并非友商不想搞原创,搞原创不仅烧钱,还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在已经获得用户认可的优秀产品上做创新加减法,显然是更稳妥的做法。何况小米也只有SU7一款产品,依然需要靠对标保时捷来引流。
新能源车市的同质化问题,不是通过产品的加减法就能解决的,以底层技术创新构建起差异化产品竞争力才是根本出路。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卷入血海厮杀之际,谁能引领造车底层技术创新,谁就把握住了这场新能源淘汰赛的胜负关键。
坚持原创,极氪以技术创新摆脱同质化
毋庸置疑,技术创新是绝大多数车企的共识,至少是口头共识。关键是,不少车企并没有真正落于实处,更多是卷向了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技术含量低、成本投入少的领域。当然,也有车企不随波逐流,坚持通过原创逃离同质化竞争漩涡。
刚刚以史上最快速度完成IPO的造车新势力——极氪或许是一个代表性案例。自创办以来,极氪不断刷新行业交付纪录,从0到10万台,用时18个月,几乎是其他新势力品牌一半的时间。从0到20万台,极氪用时仅26个月,达成时间比多数新势力品牌快半年以上。刚刚过去的4月,极氪交付16089辆,同比增长约99%,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今年前四个月,极氪累计交付约5万辆,同比大增约111%,成为2024年20万以上中国纯电品牌销量冠军。截至目前,极氪累计交付超24万台,至今保持“零自燃”安全记录。
放眼国内纯电市场,能长期销量的高增长与产品价格的高定位齐头并进的,目前只此一家。也正是基于此,极氪才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成为近三年来中概股赴美最大IPO。
极氪缘何能破局内卷,获得如此多高净值用户的认可?原创设计和自研技术是灵魂所在。
首先是外观设计,当其他品牌还在试图使用套娃强化家族设计的时候,极氪注重赋予车型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极氪001选用独特的猎装轿跑设计,极氪007彰显的是科技美学,配备的行业首创ZEEKR STARGATE一体式智慧灯幕,可以提供丰富的灯语效果、智能表情等等,让智能车变得更好玩。极氪X则以“都市无界美学”为底层概念,融入了新奢扁平化的设计元素,将车型整体设计变得更加干净利落。极氪MIX在Hidden Energy极简主义外观设计语言的勾勒下,以“大面包”形态为基调,同时融入了STARGATE一体式智慧灯幕并取消传统开门方式,让整个外观富有科技感之余还萌态十足。正因为对每一款车型都有独特见解和追求,极氪首先打破了外观设计上的同质化僵局。
接着是自研技术,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很多车企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往往只能依赖第三方供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新能源产品同质化。极氪坚持通过全自研将电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去年发布的金砖电池是全球首款量产800V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体积利用率高达83.7%,创行业之最,此前业内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最高的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为72%。目前金砖电池已正式量产下线,在极氪007率先搭载。
随着金砖电池的快速投产,极氪成为行业为唯一拥有“三个800”超快充解决方案的车企,包括全球量产800V车型,全球量产800V动力电池,以及行业第一的800V超快充网络(截至四月底超快充桩数量超过2500个),极大地缓解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
在新能源汽车另一关键领域——电驱上,极氪一样坚持自研创新,其打造的四电机分布式电驱、ZVC四轮扭矩矢量控制技术都已实现量产首发。依托这两项核心技术,极氪001 FR能够实现不挑路面的坦克掉头,零百加速仅需2.36秒。此外,极氪001 FR还实现了卫星通信技术全球首次量产上车。技术创新带来的强大产品竞争力,也让极氪001 FR有底气喊出:“友商们五年之内也造不出来。”
凭借这一个个“全球首款”、“行业唯一”、“全球首次”,极氪在产品打造上得以与其他新能源品牌拉开明显差距,并在市场中形成独特的差异化优势,成为被追赶、被模仿的对象。
协同价值最大化,吉利创新成果实现整体全覆盖
极氪诞生时间并不长,至今只有短短三年,但能在自研创新上碾压其他友商,背后离不开吉利全方位造车体系的支持,这些体系能力包括资金、技术、架构等等。
巨额研发投入可以说是新能源车企的生存之本,吉利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投入和积累,十几年来资金投入近千亿元,仅新能源架构打造就投入了数百亿元。极氪搭载的SEA浩瀚架构便由吉利耗时五年打造,是全球第一个纯电架构,拥有全球最大带宽,将极氪车型研发效率、规模化效益提升得更快。极氪三年落地5款车型,整车毛利率持续攀升,即是最好证明。
金砖电池亦然。早在2009年,吉利实验室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电池方面的研究。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投入和研究,和对多种技术路线的尝试,开发出了多款样品,最终在2年前决定开始投资建厂生产金砖电池,并在极氪车型上率先搭载。吉利独有的捅破天技术,也让极氪成为了第一家实现卫星通信技术上车的车企。
不仅仅是极氪品牌,吉利的技术创新成果在吉利银河系列、领克等身上也实现覆盖。基于吉利星睿AI大模型打造的Wow壁纸、AI绘本等原生AI原生应用,已经在银河L6、银河L7、银河E8等车型上搭载,银河E5基于全球首个“硬件、系统、生态、AI”四位一体的AI智能架构——GEA架构打造。而领克08 EM-P搭载的龙鹰一号,是吉利自研的中国第一颗7nm车规级SOC 芯片。
如果说随着汽车产业链的成熟,车企在外观尺寸、硬件配置甚至品类定位的跟从越来越容易,那么对三电和智能化技术的模仿绝非易事,因为这考验的是一家车企坚持技术自研,长期投入研发,勇敢以创新破局的决心。 整个吉利从集团层面,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毋庸赘言,其给予子品牌一系列体系上的加持,让它们共享资源,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又能降低科研成本和提升研发效率,最终摆脱同质化并赢得市场竞争。
回到车圈同质化与创新的问题,当下各家车企面对技术难题依旧是如何将原本的机械造车架构与新兴的智能化技术进行很好地融合。传统大厂,对于汽车的机械性有更好的理解;新势力,则更擅长写代码。究竟谁能率先把融合做到最好,目前尚未可知。但经历了近五年的角逐,从目前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到,新手造车难掩其局限性,大厂的转身确实来势汹汹。
首先“蔚小理”组合分崩离析——蔚来烧钱至今尚未能实现盈利,小鹏似乎越来越没存在感,至于理想虽然销量和盈利尚可,但其“增程技术+高端价格”也被友商和媒体定位为大割韭菜,并非长久之路。至于小米,从吉利顺走了核心研发人才,目前开局表现尚可,但从一系列第三方测试也能看出,其安全性表现稍落后于同级产品,这便是造车底蕴的差距,门槛在这,需要时间沉淀。
背靠大树还是好乘凉。面对竞争的白热化,大厂新能源厂牌具备更好地韧性;另一方面,也能从大厂几十年的造车底蕴和体系力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增长动能,在原有的优势上做加法。这也是极氪能后来居上的原因。
吉利是一家在营销层面相对笨拙的车企。李书福的造车理念也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主打一个“安全、好开”的原则,毕竟车的第一性就是把人从a点送到b点,抓住第一性,就能抓住长期用户。在他看来,冰箱彩电沙发是一时的风头,这些软性配置相反是智商税最多的地方,用户开车时间久了就能意识到,安全保命、操控跟手才是一台好车的灵魂。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当下的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论是卷服务、性价比、还是产品,这样的大环境里,肯定是更容易买到便宜又好开的车,但是面对这么多的产品,怎么选确实是一门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