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车市: 佛山 | 广州 | 中山 | 无锡 |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汽车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不需要“大而不强”的宁德时代

时间:2022-6-30 9:10:19  来源:C次元

    作者丨仗 执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宁德时代“不务正业”,竟然将投资者的230亿,用作购买理财产品。

    6月27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人民币230亿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宁德时代会从刚刚获得的450亿定增之中,拿出230亿元的闲钱,购买理财产品。

    显而易见,通过这种操作,宁德时代能够获取不少的利息,保守估计,1年至少能够赚到7个亿。但另一方面,这样“借鸡生蛋”的操作方式,是否有些不妥。

    用广大股民的话来说:既然用不到这些钱,为什么要定增那么多?做电池科研不行,为什么要买理财?直接去造车,哪怕买房也行啊……

    按道理说,宁德时代凭借自己实力定增收到的钱,如何使用是企业战略层面的事。但令人不解的是,230亿元的金额不仅比宁德时代2021年一整年的净利润还高,而且还是从那450亿定增募资之中,拿出来的“闲钱”。

    其实,早在去年宁德时代“天价定增”528亿元的消息一出,就已经引发了坊间的广泛热议;监管层也因如此大规模的融资计划,向宁德时代提出问询,质疑其是否存在“过度融资的情况”。

    可能也是因为528亿元的定增太过“嚣张”,宁德时代最终选择砍掉23%,将定增金额限制在了450亿。而如今,450亿定增到手,宁德时代却玩了一手“借鸡生蛋”,令人大开眼界之余,也带来了更多的质疑。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多出来的钱,如果只是放在账面上,就太浪费了些。而且如此堂而皇之的资金运作,也很可能是宁德时代这类大公司的生存规则。

    毫不怀疑宁德时代能够将230亿的用处、去向解释得合乎情理。但依旧想要探究的是,经历过几番波折的宁王,究竟还有没有能力支撑起中国制造的重担?又或者说,宁德时代要的只是在二级市场搅动风云,就已经足够?

    01 宁王赌局,再次开盘

    上周的重庆车展上,在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以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的双重buff下,都没能压制住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气场。

    阿维塔展台之上,已然进入“知天命”的曾毓群,侃侃而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并简洁明要地给出自己的观点:“动力电池化学体系的创新、结构的创新、制造的创新,再加上商业模式的创新,整合在一起,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作为世界第一动力电池企业背后掌舵人的曾毓群,当然拥有发言权。而且站在电池厂商的角度,宁德时代能够站在华为旁边的C位,其实也暗示着当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格局:电池系统、智能化、整车制造,三足鼎立。

    回顾整个历程,其实也就是近几年的发展,才形成了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格局。

    芯片荒过后,智能化相关势力逐渐抬头,甚至如果不提智能化配置,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新能源汽车;而今年前期电池上游原材料成本的飙涨,倒逼着各新能源车企统一涨价,更是显现出动力电池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定价权,已经开始由智能化配置和动力电池的成本所左右。而宁德时代的崛起,归根结底也正是因为这个底层逻辑在支撑。

    事实上,就动力电池而言,其发展核心无外乎3个: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降低电池制造成本,以及保障电池的安全性。

    所以,不难发现的是,随着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不断进化迭代,从第一代的镍氢电池、锰酸锂电池,到第二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再到现在的三元锂电池,都能实现对能量密度、制造成本,以及安全性方面的有效提升。

    但现在却遭遇了困境,无论是好评不断的比亚迪刀片电池,还是宁德时代最新发布的麒麟电池,都只是对于电池结构的创新,提升的只是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而非基本的电池化学特性。

    换句话说,国内的电池厂商似乎都很乐意去“偷空间”,通过不断优化电池包的内部结构,以实现相同空间内放进更高容量的电芯,进而获得系统能量密度的提升。

    而且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外,蜂巢能源的短刀、中创新航的One-Stop、广汽的弹匣电池等,都属于同类型的产物。只不过,这种同质化结构创新的背后,却是一场对于未来的“豪赌”。

    关于这场赌局,宁德时代可能不是坐庄者,但绝对是赌得最彻底的一家。

    无论是定增450亿扩充产能,还是坚持CTP 1.0到CTP 3.0的技术升级,如此大资金、多资源、重人力的投入,宁德时代“赌”的就是未来5年内的行业走向——短期内,锂电池技术不会发生根本性上的创新。

    然而这一预期,却令人不禁生出一种即将被“卡脖子”的苦楚。

    02 横向内卷,根基不稳

    “规模优势明显,技术优势不足;横向发展求快,纵向创新欠缺。”

    就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动力电池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甚至在装车量排名前十的电池厂商中,就有6家来自中国。而这一优势的实现,却很有可能因为某项电池的突破性创新,就付之一炬。

    另一角度,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出货量确实达到了世界第一,但并不代表宁德时代对整个市场实现了全面领先。而且从宁德时代的发家史来看,其动力电池发展初期的技术、资本与渠道,大部分来自于日本公司控股的ATL。

    首先是动力电池的技术方面。

    我们常说日本点错技能树,而且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日系电池也在逐渐没落,只剩下松下一棵独苗。但作为率先发明锂电池的国度,以松下为核心的日系电池厂商,依旧掌握着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与专利。

    据了解,松下推出的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全球最高。

    MODEL 3采用的松下21700型NCA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00Wh/kg。对比之下,宁德时代已经量产装车的NCM811电池,最大单体能量密度为245Wh/kg,与松下差距明显。

    或许有人会说,不能将圆柱电芯和方壳电芯直接比较,但这可能也正是特斯拉选择松下供应三元电池,而不是选择宁德时代的原因。

    其次,从研发投入上来看,宁德时代曾因研发费用不及小米,被网友“群嘲”。

    根据最新的公开财报数据,2021年宁德时代研发费用支出为76.9亿元,而“不注重研发”的小米却已经达到了132亿元。相比之下,喊着中国制造新希望的宁德时代,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买个不愿意出钱搞研发的公司。

    当然,手机行业与动力电池行业的区别很大。动力电池行业毕竟更重资产,这也就意味着,电池厂商们有钱去建厂,往往会比有钱搞研发,获得的回报更大,且来钱更快。

    但对于吃尽时代红利的宁德时代来说,相对于投资建厂,我们更希望看到的还是,宁德时代能够站出来,做好龙头表率,带领中国电池厂商做出更多开拓性、创造性地纵向研究。

    然而,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每当谈及一个行业的时候,人们常常喜欢说起这个行业的长期主义。所以对于动力电池行业来说,它的长期主义,又是什么?

    是足够稳定的电池产业链,保证平衡的利润分配?还是不断的产能扩充,扩大规模优势?是更多同质化的结构创新,横向内卷?还是CTP、CTB、CTC等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张口就是世界之最?

    这样的长期主义,太脆弱了些。

    03 电池故事,请看向更远处

    需要承认的是,工厂产能扩充也好,电池系统结构创新也罢,都是创新发展的一部分;甚至各种概念纷飞,也是如今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繁荣的有力佐证。

    但是除了这些之外,动力电池的故事,绝对还可以讲得更深度,更深远。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动力电池发展的3个核心,其中关于如何提升能量密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待,其一在于电芯单体能量密度的提高,其二就是整个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的提高。

    虽然两者是不同的思路,但并不矛盾。

    单体电芯能量密度的提升,如果没有足够强的系统结构整合能力,很难将性能发挥到最大;而系统能量密度的提升,如果只是做空间结构上的规划,也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挤牙膏”,总会有一天失去提升的空间。

    制造能力、安全性也是同样,不管是从原有的技术基础之上,生发出更具效力的二、三代技术,还是另起炉灶,开拓出新的发展路径,都是为整个动力电池行业作出贡献。

    但最终还是那句话——身份不同,使命不同。

    时代的激流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角色。企业如何做,当然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另一个角度,不期待每个企业都做到“为人民”造电池,但却都应该有自己的使命感。

    我们看到,半固体电池即将迎来量产装车的浪潮,蔚来作为先行者,既有可能吃到足够多的红利,也有可能因此栽上一个大跟头。同样的,钠离子电池也在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哪怕依旧看不到落在实地,但也算稳步向前。

    欲者无心,愚者无进;勇者无惧,智者无忧。

    时代正是因为这样前赴后继的勇者和智者,才得以溯流激荡,浩浩汤汤;但也必须承认,在这个令人激动的时代里,依旧少不了愚者和欲者,他们做的事情,永远都是在拖慢时代的脚步。

    所以,宁德时代的使命,又是什么?

    我想肯定不会是拿着230亿做理财,稳稳当当赚个7亿元的利息。也不会是吊死在特斯拉一棵歪脖树上,维护好自己庞大的市场份额。更不会是凭借规模优势,垄断整个市场。

    反之,如果宁德时代真是这样,那么它的电池故事恐怕也将就此迎来终章。而且这样的宁王,也没什么可期待的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转载了您的文章或使用了您的图片,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为你推荐
  •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星愿稳居榜首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星愿稳居榜首

    2025年8月15日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终端销量排行榜】8月份是国内车市传统销售淡季,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新能源轿车市场整体遇冷,销量…
  • Hi模式!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车年底发布

    Hi模式!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车年底发布

    2025年8月15日
     日前,我们从国内媒体获悉,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升级,宝骏品牌或采用Hi模式。同时,宝骏拟于今年底推出一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15…
  • 适合年轻人的代步车 五菱缤果S内饰曝光

    适合年轻人的代步车 五菱缤果S内饰曝光

    2025年8月14日
     说起五菱缤果这款纯电动代步小车,我相信多数消费者都不陌生,毕竟缤果家族自从上市以来就凭借较高的颜值、贴心实用的配置和优异的质价比,赢得了超…
  • 下降4%!8月上旬乘用车零售销量45.2万辆

    下降4%!8月上旬乘用车零售销量45.2万辆

    2025年8月14日
     8月13日,乘联分会发布周度车市分析,今年8月1日-10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5.2万辆,同比去年8月同期下降4%,较上月同期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
猜你喜欢
  •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星愿稳居榜首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销量榜 星愿稳居榜首

    2025年8月15日
     【8月第2周新能源轿车终端销量排行榜】8月份是国内车市传统销售淡季,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新能源轿车市场整体遇冷,销量…
  • 8月第2周新能源汽车品牌终端销量排行榜

    2025年8月14日
     【8月第2周新能源汽车品牌终端销量排名分析】8月第2周(8月4日至8月10日,2025年第32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遇冷,销量前五十的品牌合计终端销量…
  • 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 问界M8第二

    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 问界M8第二

    2025年8月13日
     【2025年7月新能源SUV零售销量排行榜】7月,国内乘用车市场步入传统销售淡季,新能源SUV市场也未能幸免。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国内新能源…
  • 7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 十五款车破万辆

    7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 十五款车破万辆

    2025年8月12日
     【2025年7月新能源轿车零售销量排行榜】7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进入传统销售淡季,新能源轿车销量也低于上月。乘联会日前公布的2025年7月国内新能源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