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沪上聪少
编辑 | 小丸子
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四化”产业变革浪潮方兴未艾,伴随着广汽埃安等实力派玩家的强势崛起,过去由蔚来、小鹏、理想组成的“蔚小理”第一梯队,格局正在被打破重构。
“埃安的混改目标至少要做到什么?把现在的‘蔚小理’,改成‘埃小蔚’。”
在3月底举行的广汽集团年报发布媒体沟通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的上述这番言论,一经公开便引发业界内外广泛热议。
冯兴亚是在吹牛吗?埃安想要当新势力领头羊的底气和逻辑是什么?
打破束缚,传统大厂也能孵化“新势力”
众所周知,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试点算起,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并扶持的新能源汽车大业,已经整整发展了超十年时间。
其中以被业界公认为新能源汽车“元年”(私家车市场开始被激活)的2014年为例,在政策和市场的多重有力因素推动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包括蔚来、理想、小鹏等在内各路造车“新势力”粉墨登场。
一时间,造车新势力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热词。
经过数年鏖战和第一轮洗牌,“蔚小理”成为了广为人知的的新势力头部代表,甚至某种意义上一度成为了“新势力”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更多新造车实力派选手的躬身入局,“新势力”这个词和标签的内涵,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甚至很多时候“新势力”、“新实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副新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繁荣景象。
所以站在新的节点,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和看待“新势力”?
换言之,蔚来、理想、小鹏等“跨界造车”是新势力,广汽埃安、北汽极狐、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上汽智己等,由传统大厂孵化培育出来的新品牌,算不算新势力?
在乐逗汽车看来,新势力的标准和定义,应该重在一个“新”字。
说到底,不论你是哪路神仙,也不论你的出身背景,只要是新品牌、新思维、新模式,顺应 “新四化”产业变革浪潮应运而生的新玩家,皆可谓新势力。
以近几年强势崛起的广汽埃安为例:
尽管它是由传统大厂广汽集团孵化培育的,但它一开始就是高起点高定位,拒绝简单的“油改电”、直接在纯电平台基础上打造全新的智能电动车产品,诞生之初就是要直接对标特斯拉,和蔚小理们一样意在成为电动智能化浪潮的时代引领者。
尤其自从2020年底埃安宣布品牌独立,并于去年至今不断深入推进“混改”及上市事宜后,埃安的造车“新势力”形象被进一步巩固和确立。
过去埃安之所以不被一些人认可为“新势力”,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其不仅是由广汽集团孵化打造的,而且在起初较长一段时期里,其与广汽乘用车传祺品牌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紧密联系。
不过随着埃安产品矩阵的不断完善,埃安开始从研、产、销等产业链各环节,不断梳理并厘清了与广汽乘用车之间的关系,全方位走向“独立”运营。
甚至为了配合“混改”和上市需求,广汽方面不惜将大量的技术和研发资源一并打包给到了埃安。
由此一来,埃安已经同蔚小理等新势力一样,完全具备了“独立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电动车的全体系配套能力。
并且从广汽乘用车独立出去之后,埃安实现了员工持股及大刀阔斧的组织机构变革,在体制机制上有了“质”的蜕变。
一句话,品牌是新的、平台技术和产品是新的、营销渠道也是新的,混改之后体制机制也是新的,和“蔚小理”们一样,广汽埃安也是妥妥的造车“新势力”。
跻身“埃小蔚”领头羊,埃安凭啥能快速崛起
埃安是货真价实的新势力不假,但冯兴亚口中的“埃小蔚”从何说起?
对于这一点,当我们盘点了今年1-4月份的销量数据和新势力排行榜,4月份埃安是新势力智能纯电阵营中唯一销量依然过万的品牌,在整体市场受疫情、供应链等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时,埃安仍然交出了10212辆的答卷。埃安是4月新势力智能纯电阵营中唯一销量过万的品牌
事实胜于雄辩,埃安一骑绝尘已然成为了新势力中纯电销量第一名, “埃小蔚”的新排位名副其实。
明明埃安成立没几年、品牌独立更是才一年多时间,凭啥能以如此速度快速崛起打破新势力既有格局,硬生生将“蔚小理”变成“埃小蔚”?
乐逗汽车以为,我们不妨从以下两大维度来加以分析:
其一、“埃小蔚”的共性。
先来看品牌层面,一个新势力要想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立足、并且胜出,简单的靠“性价比”策略注定是行不通的,玩性价比的话,这些新势力也根本不可能玩得过拥有更大规模效应和优势的传统车企。
所以这就要求必须要高起点、高定位,瞄准中高端智能电动车这条看似更难、但实则更能突围成功的“新赛道”。
这一点上“埃小蔚”可谓有高度一致的判断,从一开始就尽量塑造起较为“高端”的品牌形象。
需要指出,其实很多新势力也想采取“高举高打”的品牌策略,但很多时候是条件不支持实力不允许。
事实上,蔚来、小鹏成功“杀”出重围之前,也曾一度面临生死考验,只是最终“一将功成万骨枯”挺过来了。
埃安由于背后有广汽集团的全力支持,算得上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再创业”,别人需要从0起步开始跑,埃安起点就比大多数新势力要高,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崛起的速度那么快。
再来看技术、渠道、模式等体系力维度,高举高打的品牌策略和高逼格的品牌定位,不是空中楼阁,没有点技术和真功夫是无法支撑得起来的。
蔚来和小鹏过去这些年融了上百亿的资金,没少往智能化、“三电”等核心技术领域砸钱,也都搞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技术,更是在服务等相关领域构建起了较深的“护城河”。
埃安呢就更无需多言,依托广汽集团强大的的研发积淀和布局,相继搞出了GEP纯电平台、星灵架构、弹匣电池、超视距泊车、GEP2.0等领先行业的各种“黑科技”……
在此基础上,通过渠道、服务、营销等领域的与时俱进和大胆创新,埃安也得以在这些原本新势力较为有优势的领域,与蔚来、小鹏们看齐。
其二、埃安的“差异化”优势。
蔚来、小鹏们有的上述特点和优势埃安有,但与此同时相较于完全“跨界”而来的蔚小理们,埃安还有一些蔚小理们很难有、甚至根本不可能拥有的优势。
譬如同样是在非常关键的技术领域,尽管蔚小理过去几年间砸了不少钱也搞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技术,但归根结底同埃安这样有着更深背景和广汽集团作为支撑的实力派选手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举个简单的例子,埃安是目前行业内唯一EV+ICV都拥有领先技术的品牌,且三大原创电池核心科技+ICV装备率高达50%。这一点至少中短期来看,跨界造车根基尚浅的蔚小理们是比不了的。
再比如在体制机制上,埃安在承继国资体制优势的同时,与集团形成既共享又独立的协同,打造独一无二的“埃安模式”混改,构建最具竞争力的先进体制。
这一点同样是蔚小理们不可能具备的组织机构上的先天优势。
乐逗观察:
常言道,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就成功。
尤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车市,过去这些年各路新势力更是多如牛毛,为啥一番激烈竞争和洗牌之后,埃安、小鹏、蔚来等少数品牌能够脱颖而出?
成立时间更短的埃安,甚至还能一飞冲天成为新势力新格局中的领头羊。
通过上面的综合分析不难发现,成功背后它们之间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埃安更是在此基础上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差异化优势点。
说白了,别人有的特质埃安有,别人没有的优势埃安还有。可见埃安这两年的强势崛起并非一时的运气,而是多年苦炼内功厚积薄发的结果。
埃安的强势崛起进一步表明,乾坤未定、新势力排位赛仍在进行时,敢想敢干做足了准备的玩家都有机会。
伴随着混改的深入推进,尤其接下来或将成功上市,今天已经很优秀,明天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