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就像是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正在快速颠覆传统行业。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这样描述如何创造流行:“这个世界看起来雷打不动,但只要你找对了一个点,它就可能被引爆”。而现在,互联网思维就是这个引爆点。
从手机到购物、家政、医疗、洗车、O2O,互联网思维正在以拉枯摧朽之势横扫整个传统行业。北京的中关村见证了DIY装机行业从暴利到极度透明的过程,杭州的天猫则快速催生出网购一族,彻底颠覆了零售行业格局。互联网思维之所以能够横扫传统行业,最核心的优势就在于低成本的信息获取机制。任何一个新手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获得传统行业的内幕、技巧和窍门,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等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对于不透明的行业冲击是致命的。
凡是不透明必被互联网摧毁
二手车就是一个不透明的行业,标准各异的检测,无依据的定价都无疑让消费者无法放心的出售二手车。但当红叔深入了解后,发现这是一个亟待互联网拯救的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已经达到了810万辆。有业内分析人士预测:到2015年我国二手车市场规模可达到 1000万辆,而2020年有望达到2000万辆,市值有望突破1万亿的水平。显然这样一个规模庞大且有利可图的市场,急需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来进行规范。
然而二手车与新车不同,由于车况、年限、新旧程度等因素影响,基本上二手车都是一辆车一个价,即便是相同款和相近年限的车型,也没有价格上的可比性。因此,买卖双方都是认为对方获利而相互不信任。同时,二手车市场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进行欺诈的也不在少数。
用第三方平台做商业模式
这个行业有什么新玩法?目前有一家叫“开新”的公司是这样干的:一方面,采用第三方平台检测、免费上门看车服务的方式,立图形成公正公允的评车报告。另外一端,通过无线竞拍的方式,邀请二手车经销商参与竞拍,帮助卖车消费者以市场上更公正、更合理的价格卖掉爱车。
上述这些环节实际上就是二手车市场里面的C2B。商业模式上,平台按车价固定比例向卖车方收取服务费,目前比例是 4%。消费者车价卖得越高,平台收入越多,第三方平台跟消费者利益一致,因此会让消费者产生信赖感。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们来做个拆解:
卖车消费者:第三方平台负责对车辆情况进行测试,形成报告,收取最终成交款4%作为佣金,成交价越高金额越高,与消费者无利益冲突。
二手车平台:平台不做交易对手,不是买卖双方的任何一方,而是作为第三方收取佣金的机构。
收车商:通过平台可以远程参与竞标,可以直接查看第三方检测报告,在不知道别人出家的情况下竞标,最终价高这得。
新模式将二手车交易平台转移到了网上。引入第三方机制,通过线下+线上O2O联动的方式,终结了传统二手车市场不对等、欺骗、黑幕的印象。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战场。商业模式也符合互联网的平等原则,同时,也做到了信息透明,因此才在二手车市场上获得认可。
规模效应还未引爆
红叔在了解这个二手车市场之后,突然想把自己的车也放上去看看,到底能卖多少钱。首页的车型里面的选择很丰富,点击进去,也可以查到历史竞拍记录。不过对于我来说,数据还是有点少。 虽然模式非常不错,不过还需要依托大力的推广,来笼络更多的优质二手车资源。也只有这样,车商才愿意参与到这盘游戏里来,扩张和宣传是目前的主题。
据了解,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店铺在上海已有11家门店,未来三年进入武汉, 成都,郑州等区域中心市场。不过红叔觉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速度还是比较慢,很容易被传统的平安、人寿等密集客源公司一轮投资赶上,解决的办法唯有加快融资的速度,将这种模式快速在国内各大城市推广起来。
二手车市场在中国存在已久,随着2005-2008年的购车高峰期到了换车年限,伴随的将是大量的换车风潮。不过,目前市场仍然需要大力的整治。红叔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二手车市场最为规范的是美国市场。在美国,消费者支付少许费用,即可购得此类报告作为购车时的参考。这种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迫使二手车经销商们自觉规范交易。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孩子成年的第一辆车,大部分都是二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