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3
历史文化保护应优先于车辆通行?
专家“拍砖”
(《白皮书》的一大亮点就是根据不同资源及特性为佛山各区域制定了不同的交通引导策略。其中,老城区被定位为绿色交通主导区,严格限制新建扩建道路设施,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和步行、自行车交通,通过停车供给调控小汽车出行量。)对于这一点,不少专家表示赞许。
华工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王世福:在旧城改造里边,如何真正倡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先?首先一个原则是绝对不能再突破任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关的红线了。在广州的‘恩宁路’保护中,我们就因为这个跟交通部门‘头破血流’地干过一次。但是我们要坚持这个原则,就是历史文化保护优先于车辆通行。佛山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广阔的老城区,我相信有很多控规依然是比较宽的红线压在这里,因为当年就是这么做的。我们要坚持这个原则,历史文化保护优先于车辆通行。”
现实对照
不过,现实却似乎与此相悖。去年底,禅城区集中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改造,不少道路取消了非机动车道,拓宽了机动车道。例如,锦华东路改造将非机动车道改成机动车道。同样,市东下路改造则取消非机动车道,将双向4车道拓宽为6车道。
焦点4
对地下空间开发重视不够?
专家“拍砖”
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孙立军:交通白皮书对地下空间与交通规划的着墨还不够,里面只说了一句话,今后准备怎么做,做哪些规划,都没有详细说。从很多城市的空间开发经验来看,地下空间越来越重要,如何将佛山的交通白皮书和地下空间的开发统筹起来,是需要重视的问题,目前新城的文化m all对地下开发就不足,需要再补充。
(2012年下半年来,佛山土地市场推出多块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部门表示佛山的地下空间开发规划进入指定阶段。)
佛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区锦生:尽管兴建了不少临时停车场,但如今祖庙商圈一带停车位仍然不足。
市长“爆料”
刘悦伦:这一问题确实需要抓紧研究解决。他透露,目前也有两个具体的想法:一是如果佛山市图书馆搬迁的话,现地下层书店将改建为地下停车场;同时,仁寿寺改造中也将考虑建地下停车场,以此缓解一下祖庙-岭南天地一带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