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车市销售已经开始,随着车市环境的变化和油税政策的导向作用,本年度的汽车消费趋势将着重倒向1.6升以下的小排量,而主流消费价格将在15万及以下的市场区间。此外,各大汽车厂商将对于A级及以下级别的车市投入更多的新车型,以满足消费需求,同时,自主品牌的销售重点也将从A0级转向A级车,消费者的选择将更加充裕。
三大政策及后续政策将车市消费全面拉向小排量
首先是08年7月起实施的消费税调整政策,1升以下的乘用车税率从3%降到1%,1-3升乘用车税率不变,3升以上的汽车的税率大幅度上调。这个政策主导作用是促进1L以下小排量的车型销售,即加强微型车的市场份额,惠及的主要是自主品牌。但对1升以上车型的销售没有太大影响,而某些进口车型也因消费税而大肆涨价,也限制了一部分大排量高消费市场。
其二是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品油税费改革政策,国务院决定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很明显,这一政策导向是倡导减少燃油消耗,耗油大的车型将被征收更多的燃油税,而排量较小以及较省油的车型的税费支出将减少,即多用多缴,少用少缴。无疑也是一项鼓励消费小排量车型的政策。
其三是即将实施的减免排量1.6升以下汽车购置税方案,为扩大内需和促进环保社会的建设,乘联会向国家有关部委提交了这一方案,有望今年实施。方案有两个,一是按排量分级征收汽车购置税:即将排量1升以下乘用车的购置税从目前的10%降至2%;排量1升至1.5升乘用车购置税调整至4%;排量1.5升至2升的乘用车购置税调至6%;排量2升至2.5升的购置税调至7%;排量2.5升至3升的购置税调至8%;排量3升至4升的调至9%;排量4升以上的购置税仍为10%。第二个方案是免收排量1.6升以下乘用车购置税,有关部门则倾向第二种方案。而无论哪种方案的实施,最受惠的必然是1.6升以下的小排量车型,消费者在购车时能从中能节省一大笔费用。
据08年底新浪汽车与新华信的调查显示:对有购车意愿的消费者进行的“购车排量选择”调查中,八成以上的被访者选择了1.6升以下排量,其中有60.7%选择了1.4升—1.6升,16.7%选择了1.1升—1.3升,另有13.4%仍然选择了1.7升—2.0升。在对消费者进行的“是否会因为购置税调整而改变购买车型”的调查中,高达77.6%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会,转为购买较小排量车型”;但同时也有超过二成的被访者表示“不会因购置税调整而改变购车计划”。从中不难看出,此政策如若实施,能对促进小排量车型的销售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此外,多项汽车救市和扩大内需政策也正在酝酿出台,包括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鼓励汽车企业研发自主品牌、减免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改革、扶持新能源车、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予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这无论对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还是消费者,都将带来实在的好处。
市场环境也逐渐转向1.6升以下小排量车型销售
在2008年的乘用车销量中,排量在1.8升以下的A级车占到了销售总量的65%左右。其中1.4升—1.6升和1.8升的车型销量份额占A级车销量的60%左右,而其中以1.4升到1.6L为销售主流,1.8升车型销量占幅很小;1.1升到1.4升的车型销量份额占A级车销量的30%左右,而1升及以下的车型销量份额占A级车销量的10%左右。很显然,08年的汽车消费已经是以1.4升—1.6升车型为主流,而随着政策导向的作用,09年的汽车消费趋势将进一步向1.6升以下小排量车型靠拢,而预计到2010年,1.2升—1.4升车型将逐渐成为销售主力,1.6升车型将占到一部分重要份额,而高价又缺乏政策惠及的1.8升A级车将会逐渐被淡化,大大减弱了存在的必要性。
此外,在汽车厂商的动作方面,也会加快推出1.4升—1.6升车型的上市,南北大众、上海通用、各日系厂商等均已投入或正在投入该级别车型的销售力量;同时,自主品牌车型的转变也会将重点投入到1.6升车型的研发,未来的市场中将出现更多的1.4升—1.6升排量车型,而1升—1.4升车型也将逐渐增多。
B级车以中低端排量销售为主
目前的B级车型将以中低端排量为主,2.4升的车型不会成为销售主流,而2.0升和1.8T车型将分担更大的销售比重。此外,更大排量和更高价格的车型销售将会在政策的作用下有一定的限制,但总体而言改变不会太大,毕竟富裕人群的消费观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被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