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错时停车,应广而告之
错时停车是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既可以为相关单位带来一定的收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是一项受大众欢迎的举措。从已经实施的个别地方来看,效果不太明显,这或许跟宣传不到位有关,一边是一些单位的停车位虚位以待,另一边是一些外地车辆因为找不到停车位而急得焦头烂额。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呢?窃以为,交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交警、协警同志搞好向导服务。每一位交警、协警在疏导交通的时候,都有负责向外地车辆介绍自己辖区内错时停车点分布的情况,对苦于无处停车的司机做到有求必应。其次,一些有困难的司机可以打电话求助,这样交通指挥中心就可以发挥“广而告之”的效应,交通服务中心可以在工作人员的电脑上建立错时停车的分布图。最后,参与错时停车的单位不妨在交通干道上设置醒目的广告标志,标注清楚开发时间段和收费情况,以便更好地服务外地司机。
错时停车是惠民新举措,不能因为“藏在深闺人未知”而最终流产。所以,采取以上措施广而告之,让这项积极的探索落到实处。
“交换空间”天地宽
我家住郑州西郊,我们家属院比较小,停车位有限,于是停车得趁早,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有一次,我下班回来晚了,已经没有了车位,这下可犯了愁。旁边是一事业单位,我试图将车停到该单位院里,看门师傅告知,外来车辆一概不许进入,即使我给停车费都不行。无可奈何,我只好将爱车停在院门口,提心吊胆的。真是有车无位也枉然啊!
错时换位停车,不妨让位于城市不同地方的单位、社区结成对子,形成“互助组”,你停我单位,我停你社区,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提供车位,提供方便,与人方便,也是于己方便。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社会更加和谐温馨。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我借鉴来,你有一个车位,我有一个车位,我们彼此“交换空间”,则相当于我们同时拥有了两个车位,岂不美哉。“交换空间”天地更宽阔,物尽其用,物超所值,这应该是最理想的社会氛围吧!
有偿错时停车兼顾效率与公平
停车难已经成为各地共有的难题,破解之方一是遏制车辆增长速度;二是增大停放容量。囿于场地等基础设施的限制,停车场的增长毕竟有限,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挖潜,以提高既有停车场的使用效率,有偿错时停车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香港作为弹丸之地,其汽车保有量与北京大体差不多,都是400多万辆,但由于管理得法停车并不那么难,其方法之一就是实行政府物业停车场对外开放。以上经验对于郑州等地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即便是私人停车场,在资源属性上仍有公共性,因此有必要承担共享的义务。至于机关单位等公共部门,更具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为了让所有权与使用权进行匹配,实行“有偿使用”就可以让权利和义务达到对等,以解决免费使用下的公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资源的使用必须保持高效,错时停车就使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最大和最优化,这在停车需求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替换频次和使用效率,就可以实现有效分流。
当然,有偿错时停车只是治标之法,却未必是治本之策,不宜过度抬高其功能,但其体现的效率和公平原则,却可以广泛运用到其他措施之中成为指导思想,在公共停车信息系统的建设,鼓励和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等手段运用上更加有力,创造独特的“郑州模式”,实现“由标到本”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