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留意到,自主品牌在网络布局上也缺乏优势。首先,在数量上,目前丰田、本田、日产等三大日系在佛山拥有约40家4S店,而大众、别克、雪佛兰、福特、现代、起亚等品牌,在佛山拥有约30家4S店。在佛山4S店的布局中,目前自主品牌4S店数量不到乘用车4S店总量1/5。
记者走访发现,自主品牌经营主体的弱势,也为自主品牌在佛山的发展留下各种隐患。在过去三四年间,共有十多间4S店关门,这当中大部分是自主品牌的4S店。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当前自主品牌产品进步很大,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终端经营主体,也难以将进步巨大的产品推向市场并销售给消费者。
价格之困:车价优势不明显
自主品牌曾引以为豪的价格优势,也不断面临着合资车价的挤压。以小型车为例,目前雪佛兰赛欧售价已跌破6万元、奥拓售价跌破5万,这些合资低端小型车已与自主品牌同级别车型价格非常接近。
以热销中级车为例,目前合资自主品牌的宝骏、启辰等车型,售价已与自主品牌中高端中级车价格旗鼓相当。此外,别克、现代的低端中级车,优惠后的价格也与自主品牌车型价格非常接近。
业内人士指出,自主品牌利润微薄,使其难以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如果在流通等环节出现损失,自主品牌十分容易出现亏损。
观察:自主品牌发展或更加艰难
有识之士认为,当前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是一场不对称的竞争。除了自主品牌起步慢外,中国汽车工业调整举措,也屡屡让自主品牌“躺枪”。
在这几年的产业政策上,除了过度合资继续疯狂上演外,有点莫名其妙的“合资自主”的诞生,则直接对民企自主品牌形象带来直接的冲击,甚至让自主品牌一些原本定位高端的车型,车价从10万元的天花板,无奈跌至六七万元的区间。
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中,合资车厂拥有巨大规模的优势、云集了优秀的经销商的资源以及一些依赖合资盈利的大型汽车集团将资源天平转向合资,面对这些竞争优势,自主品牌缺乏品牌优势,单纯依托自身的产品力,在竞争中节节溃败已成必然。
有识之士认为,市场竞争从来不是单纯产品力竞争,如今合资厂在资本、品牌、技术、规模、渠道、政策、市场话语权等方面,都对自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如果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通过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为自主品牌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土壤,自主品牌未来发展会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