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朗逸外观图片
对于上海大众而言,朗逸是一款全新的车型,是沉淀了上海大众年轻设计师大胆创新的作品;而对于朗逸自身来说,他面向这个年轻的时代,他针对的用户不一定是年轻人,但他们一定都有一颗年轻的心。
“Lavida”是一个典型的西班牙语单词,经常出现在热情洋溢的西班牙语歌曲中,表示生命、生活和希望。而这使我想起了长辈们经常激励我们的一句话:年轻就是资本,创新就是财富。上期我们探班了上海大众的研发中心,年轻的朗逸和设计师们都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尤其是朗逸,出众的相貌更是使我们眼前一亮。本期我有了与他更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之后,这次还算年轻的我将全方位地去感受他。
朗逸其实并非从天而降。上海大众多年来都在努力地塑造本地化的形象,其成功之作领驭就是一款有中国设计师参与的车型,其主要开发过程由中德双方一起完成。朗逸也同样出自中德联合开发小组之手,该小组近期的得意之作就是2006年北京车展上堪称惊艳的哪吒概念车。而这款概念车也并没有随着车展的落幕而消失,上海大众已将其设计风格全面融入到了朗逸身上,因此,当我面对他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哪吒的影子。
但与哪吒不同的是,朗逸的外形更偏重于公务设计。前脸与大众最高级别车型辉腾(参数配置 图库)有几分相似,大气的U型镀铬进气格栅、晶莹剔透的晶钻大灯在细节处显示着设计的用心。车头的“VW”大众标识得到了放大,在很多消费者眼中,这两个字母组合就代表了一个词“质量”。前保险杠带有一定的运动气息,但并不夸张。发动机盖上的锐利棱线一直延伸到A柱,在视觉上大大拉升了发动机盖的长度,体现了一种强劲的力量感。侧面轮廓很有运动味道,双风阻特征线尤为清晰,并且通过近乎水平的造型主线条得到了加强,外后视镜上还加载了一个较大的转向灯,大众经典的7幅式轮辋把朗逸的档次提升了不少。除了一个非常含蓄的运动尾翼,朗逸的尾部造型并不复杂,与整车风格协调地融合到了一起。
拉开嵌有镀铬饰条的门把手,全新的特征、飘逸的线条、到位的剪裁、和谐的色彩之间近乎完美的结合为朗逸的内室带来了清新怡人的感觉。方向盘造型是大众的一贯风格,但上面的多功能按钮有所变化,比以前的更耐用。中控台的金属色饰板材质不错,按键的反馈力度也很好。不过仪表盘的设计有点过于简洁,但看上去倒是很舒服。另外可以看得出,木纹装饰的运用确实是根据市场调研的结论而定的,相比浅色内室格调,我还是更加期盼黑色风格内室的早日推出。得益于加长的平台优势,朗逸的内部空间让人惊喜,超过2.6米的轴距使后排乘坐不再像同级车那样略显局促,而前排座椅可以完全水平放倒,能够变换出多样的车内空间。
应该说如今国内10~15万元左右的A级车并不少见,在大众家族里就有速腾、宝来和斯柯达明锐等多款车型。那么价格相近的朗逸除了外观和内室的亮点之外,其性能配置便是决定其市场前景的重要因素了。朗逸目前没有配备大众主推的TSI系列发动机,以此和其它大众车型在定位和价格上加以区别。其中全新的2.0升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20马力,最大扭矩达到了180牛米,且在1500转/分时就能输出超过85%的最大扭矩。而1.6升机型在功率扭矩方面虽有所不及,但升功率、升扭矩指标也绝对排得上前列。此外,在变速器方面,朗逸同样有两种选择,与Polo共用的Tiptronic 6挡手自一体变速器和德系车强项的5挡手动变速器。值得一提的是,朗逸还采用了电子油门技术,虽说不是什么独门绝技,但其发挥的节油作用不可小觑啊。
首先我挑选了2.0升自动挡车型,深踩油门,他的加速在前段比较厚实,能明显体会到发动机拖着庞大车身快速提速的感受,但可惜他不是一款运动型车,我们并无法从他身上享受到推背感之类十分令人振奋的激情。在车速超过80公里/小时后,朗逸的加速开始有些减慢,不过依然能在比较快的速度内将车速提升到120公里/小时。在整个加速过程中,很难感受到换挡所带来的冲击,这样的搭配使朗逸的乘坐舒适性得到了明显提高。也许你会说,2.0升车子的加速和高速表现肯定不能算理想,除非车重很轻。是的,但对于普通驾驶者,这样的表现足以应付日常行驶需求。相比2.0升的合格表现,1.6升手动挡的表演就要逊色一些了,在一次尝试超车时,我们还是发现了他的不足之处。在2挡3000转/分的状态下,虽然我把油门几乎踩到了底,但转速上升和车辆反应显得都有些偏慢,最后因为前面有大车,所以整个超车以失败告终。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手动挡挡位的清晰程度和换挡顺畅性让开惯了大众车的朋友们很容易上手。
朗逸在盘山路阶段,在高速过弯时,轮胎并没有出现过早的响胎,抓地性能不错,较硬的悬架系统提供了车身十分好的支撑性,侧倾也不明显,彰显出优秀的操控能力。由于采用了前后盘式刹车,因此即使在高速行驶中四轮制动的分配也很均匀、有效。作为一款前驱车,朗逸并不存在这类车常有的转弯过头或反应迟钝的问题,坐在驾驶席上,前方宽阔的视野,对车子的掌控便能更加精准,一切都让驾驶者感到得心应手。当然,当车辆行驶到坑洼较大的路面时,乘员能比较明显地察觉到颠簸,并且悬架发出的声音也被一并传入了车内,这不免影响了一定的乘坐舒适性。
应该说德系车在安全方面历来就是值得称道的,激光焊接和高强度钢板在朗逸上都有应用。其中轮胎气压监控系统、驱动防滑(MASR)技术、前排双侧安全气囊、陶瓷刹车片和碰撞后自动断电断油解锁等功能,都是在同级别车型中占有绝对优势的项目。至于舒适性水平,在朗逸低配车型上就能找到常用的几乎所有配置,而例如折叠式夜间显示器以及自动空调等高档装备更把他装扮得高人一等,况且DVD导航系统和蓝牙通讯装置这两大高端选装件的出现也许会让他的价值大幅提升,但愿因此而付出的代价能够平易近人些。
从朗逸的定位上看,福克斯、307和卡罗拉都是其强势的竞争对手。福克斯持续热销,307在其两厢车型推出之后,销量接近万台,法系车几乎做梦也没想到会有如此惊人的成绩。朗逸既然与这些车型狭路相逢,大手笔的广告,出色的公关等系列营销变得尤为重要。从今年北京车展展馆内外随处可见的朗逸全球首发的巨幅广告就可以感受到上海大众的厉害。从朗逸的设计出发,其外观和内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大众A级车家族的许多传统设计元素被上海大众设计师进行了重新定义,可以说朗逸是一款能够代表上海大众最新设计开发理念的车型。
Vista志俊的投放所带来的关注度并不高,上海大众也没对其给予厚望。然而朗逸却不得不受到上海大众的重视,可以说,他的推出是众望所归的一个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