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特斯拉,比亚迪的主营业务包括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二次充电电池和光伏、手机部件及组装等业务,其中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占比亚迪集团总收入的56.14%,而且新能源板块享受丰厚的政府补贴。
比亚迪并没有单独披露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利润。《第一财经日报》前不久向比亚迪内部人士询问该企业新能源汽车利润情况时,该人士认为这涉及商业秘密而拒绝回应。
据第一电动网统计,今年前11月,比亚迪、吉利、众泰、宇通、北汽、东风、上汽等7家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万辆。比亚迪以5.03万辆的新能源 车产量稳居冠军宝座,其中,插电式乘用车产量为3.98万辆,纯电动乘用车产量达8183辆,纯电动客车和纯电动专用车产量分别是2144辆和197辆。 目前,秦累计销量达到2.84万辆,依然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新能源车型,而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唐自今年上市以来,连续多个月销量超过秦。
有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尽管比亚迪未对外公布有关新能源汽车利润的具体数据,但根据行业内的一些相关数据来推测,预计比亚 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秦等车型目前可能已开始赚钱。该人士称,一般情况下,一款新车研发投入大约6亿~10亿元,与秦同级别的一辆传统燃油汽车制造成本大 约6万~7万元,加上电池、电机等成本,预计一辆秦的生产成本在13万元左右。目前,秦指导价为20.98万~21.98万元,在全国最低售价是 13.68万元,而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一辆新能源车补贴加起来大约6万元,假如秦的前期研发投入10亿元左右,此外加上营销等费用,预计秦的销量达到2万辆 左右便可实现盈利。
不过,比亚迪在新能源的霸主地位并未固若金汤,比亚迪曾一度拥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30%的份额,但目前占有率有所下降。随着新能源市场逐渐升温, 越来越多车企扎堆开拓这一新兴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一家自主车企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就公然叫板比亚迪,称比亚迪现在领先未必意 味着将来也领先,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排序将发生变化。
目前,排名第二的吉利来势汹汹,1~11月新能源车产量达到4.6万辆,逼近比亚迪的销量,其中吉利在纯电动乘用车领域一枝独大,10~11月连续两月万辆水平。其他车企也都纷纷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
不过,车企在新能源领域不仅面临竞争加剧,未来还要遭遇补贴退坡难题,能否实现盈利以及持续盈利将是一大考验。
面对补贴退坡等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采取补贴逐年退坡的政策。2015年,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比2013年下降10%,例如,对插电式混合动 力乘用车补贴由3.5万元降低至3.15万元。业内认为,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今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7.23万辆,同比增长6倍,激增 与明年新能源车补贴标准退坡有一定关系,企业抢先在新一年之前生产以获取更多补贴,去年底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补助标准主要依据节能减排效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逐步退坡。2016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助标准进一步降低至3万 元,纯电动乘用车也按续航行驶里程(R)为标准进行调整,2016年纯电动乘用车100km≤R<150km每车补贴为2.5万元,而今年纯电动乘 用车80km≤R<150km每车可享受3.15万元补贴。